独特免疫景观!苏州大学陈卫昌教授团队:新的胃癌生物标志物
图1:上皮细胞中APP的上调通过增强APP-TNFRSF21轴促进FOLR2+巨噬细胞的坏死在IIMs和EGCs的上皮细胞中,APP mRNA水平逐渐高于CIMs的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与CIM样本相比,IIM和EGC样本中AP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此
图1:上皮细胞中APP的上调通过增强APP-TNFRSF21轴促进FOLR2+巨噬细胞的坏死在IIMs和EGCs的上皮细胞中,APP mRNA水平逐渐高于CIMs的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与CIM样本相比,IIM和EGC样本中APP蛋白表达显著上调。此
作为预后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基因杂合度总结041. TSG分类:基于双链基因失活的趋势,研究结果将TSG分为4类。1类TSGs在癌症中几乎都发生了双等位基因失活,而2类TSGs(如ATM、ARID1A和FBXW7)在保留野生型(WT)等位基因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品
这篇文章《Nature》杂志上的《Perspective Applied body-fluid analysis by wearable devices》讨论了可穿戴设备在体液分析领域的应用,这些设备通过连续、分散和非侵入性或最小侵入性的方式监测健康和疾病。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T-DXd的乳腺癌“命运交响曲”(DESTINY-Breast)系列研究已取得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进展,如DB-03研究树立HER2+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新标准,DB-04和DB-06研究拓展了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的ADC治疗。
创立于1919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考文献Sour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Blood-based biomarker offers hope for early dementia detectionRe
在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根据生物标志物定义患者类型已经成为选择前期手术与新辅助化疗(NAC)的依据[1]。应用NAC在提升早期(≥cStage 2)HER2阳性(HER+)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尽管如此,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缓慢,随时间推移不断恶化,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家庭及社会构成巨大负担。
衰老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以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的逐步减退为标志,也是众多老年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生殖系统承担着配子生成和性激素分泌的重任,对于维系个体的生育能力和生理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殖系统的衰老不仅导致生育能力的减退和不孕不育,还与子宫内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作为抗肿瘤治疗领域一种新兴且快速发展的治疗手段,在为多种癌症类型带来预后改善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诸多挑战。近期,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通过对ADCs四十余年发展历程的回顾,针对ADCs的毒性、疗效、稳定
对于HER2阳性mBC的二线治疗,无论基因组改变状态如何,T-DXd相比T-DM1均具有更优的疗效。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凭借III期DESTINY-Breast03(DB03)研究的突破性成果,新型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重塑了乳腺癌
恶性血液病,又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ematological Malignances, HM),是一类起源于淋巴和造血系统的肿瘤,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五位[1]。恶性血液病起病往往十分隐秘,早期通常仅表现为低热、疲劳、盗汗、疼痛、咳嗽等非特异性症状[2]。恶
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一家领先科技公司,巴斯夫创迈思trinamiX GmbH,即将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上展示其前沿技术应用,为消费电子、健康监测以及汽车行业带来革新。这家巴斯夫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在威尼斯展览厅的#56426号展位,向全球观众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编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该报告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全面而深
战争、家庭暴力、性侵等严重创伤生活事件以及地震或飓风等自然灾害均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存在免疫系统基因表达失调,而微小RNA表达和DNA甲基化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机制。在动物模型和临床样本中分析了微小RN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在创伤
lnc191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和转移为了进一步评估lnc191在ESCC细胞体内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KYSE-30细胞分别进行lnc191敲低或过表达处理,与对照组细胞一起,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入Balb/c裸鼠右侧或
12月4日,宋咏梅/詹启敏/赵连梅研究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Hypoxia Induced Lnc191 Upregulation Dictates the Progression of Esophageal S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就诊症状之一,病因复杂、风险悬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2024 版)》是对2015 年共识的补充和更新,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提出明确的专家推荐意见。
11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付顺军教授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A N7-methylguanosine modified circular RNA, circIPP2A2, promotes malignan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标志物已成为急性胸痛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心肌肌钙蛋白(cTn)、B 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D‑二聚体等生物标志物,结合临床评估、心电图及其他检查手段在急性胸痛病因的快速甄别、
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肉无力、肌肉萎缩和运动障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是2岁以下婴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1]。脊髓性肌萎缩的表型十分宽泛,由重到轻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