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写胜迹的理性限度:孙枝《西湖纪胜图》研究
《西湖纪胜图》是晚明吴门画家孙枝所绘山水册页,其中描绘了十四处西湖环线的人文胜迹,结合同时期纪游文学与纪游绘画,为管窥晚明时期的西湖景观面貌与游览路线提供了具体视野。《西湖纪胜图》诞生于文士与大众的动态区隔之间,在景观采撷上受到文士阶层玩古趣味的牵引,在价值指
《西湖纪胜图》是晚明吴门画家孙枝所绘山水册页,其中描绘了十四处西湖环线的人文胜迹,结合同时期纪游文学与纪游绘画,为管窥晚明时期的西湖景观面貌与游览路线提供了具体视野。《西湖纪胜图》诞生于文士与大众的动态区隔之间,在景观采撷上受到文士阶层玩古趣味的牵引,在价值指
思乡念家,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可谓千古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勾画了一幅“杏花春雨清明节”的景美情伤图。作者行路他乡,春雨凝愁,只得寻问酒家,以醉解愁。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被贬伊犁的文人徐步云写下《新疆纪胜诗》:“五种大都宜二种,麦花开后稻花香。更看荠麦花如雪,半似燕乡半越乡。” 这首看似平常的七言绝句,实则暗藏清代西域屯田的文明密码。当江南文人的笔触与西北荒漠相遇,一场跨越千年的地理与文化对话就此
南宋时期,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这样的背景下,耐得翁撰写了《都城纪胜》,旨在记录临安城的城市风貌、社会习俗、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为后人了解南宋都城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它在孕育出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的同时,也创造了别样的传播方式。
春分节气,太阳行至黄经零度,将昼夜时光均分。这个古老节气蕴藏着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也寄托着生生不息的文明智慧。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卯位,天地间正上演着最动人的生命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