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到当代青年,当下社会最缺失的是“方”精神
在时代的浪潮中,人们始终面临着如何坚守自我与顺应外界的抉择。“人是否应该方一点”这一问题,实则关乎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个体对自身信念、价值观念的坚持程度。
在时代的浪潮中,人们始终面临着如何坚守自我与顺应外界的抉择。“人是否应该方一点”这一问题,实则关乎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个体对自身信念、价值观念的坚持程度。
《埃及艳后》《尼罗河上的惨案》到今日的《木乃伊的故事》《夺宝奇兵》……从电影背后的文化背景到导演与演员的精彩解读,再到剧情的深入剖析,世界电影中的埃及,既有着神秘古老的文明呈现,也有对其现实社会的多维度刻画。
深夜刷到前同事阿琳的朋友圈,照片里她素面朝天蹲在敦煌沙漠捡垃圾,配文是"第387天远离社交软件"。评论区炸了锅:"姐妹你疯了吗?""30岁不嫁人跑去当野人?"
当下年轻人的工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以往的月光族如今可能连收支平衡都难以维持。想追求点文化消费,满足下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购置些心仪之物,往往只能望而却步。
我们总是追问自己,我应该怎么活,我很困惑,怎么活才能够做到最好。但是没有一株植物会这么想。”生活在都市里,步履不停的人们常常忘了,自然有它自己的法则,生命也是。3月24日,在由小红书官方内容品牌「about关于」推出的“春天必修课:植物教给我们的生活哲学”主题
“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琼瑶离世前这样写道。“祝福大家健康快乐,活得潇潇洒洒!”这是她留给读者们的最后一句话。
2025 年 3 月 21 日世界睡眠日,中国新闻网发布的《2025 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现实:我国 18 岁及以上人群平均入睡时间推迟至 23 时 15 分,超半数 “00 后”、近半数 “90 后” 的入睡时间晚于 24 时。光明网
在时代的浪潮中,女性正以独特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从职场到家庭,从历史到未来,她们用智慧与勇气打破重重桎梏。然而,现实中的无形枷锁依然束缚着她们的翅膀:家庭责任的沉重负担、职场晋升的玻璃天花板、社会观念的陈旧偏见,如同层层迷雾遮蔽着前行的方向。但正如敦煌
他就是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老师,在B站拥有百万粉丝,也被称为网红教授。
如今,她和李荣浩恋爱10年,结婚6年,婚礼1年,真是有迹可循的甜甜蜜蜜啊。
“你看隔壁两口子,年纪也不小了,可每天出双入对谈笑风生的,真让人羡慕。俩人一条心,这才叫过日子。”
在过去六七百年,世界发生了一系列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航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革命、工业革命……如今,我们仍然处于“大变局”的延长线上,而且很可能处在新一轮“大变局”的关键节点。
我觉得一个学者做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实是他自己的一个选择。因为,学者是一个职业,它的第一任务是“求真”,这是第一重要的。但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偏好,我觉得应该有一些学者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去。
每年高考结束后,选专业就成了无数学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毕竟,专业不仅决定了未来四年的学习方向,还可能影响一生的职业发展。
梁永安:我是1973年10月份深秋去云南高黎贡山怒江边傣族村寨劳动的。那时候路途遥远,也不能带很多书,所以就只带了两个大木箱。从大结构上看,里边装的主要有三类。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的一句话让人深思:“人不能活在自己的缺点里!”太多人在“将就”的人生中徘徊,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过着麻木的生活。财商专家周文强则更加直白地指出,“找到天赋和热爱的人,命运也会为你让路。”周文强的经历生动诠释了这一观点。
回顾2024年,俄乌冲突延宕不决,巴以冲突陡然升级,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国际格局加速演进……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类社会或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洗牌,迈入“奇点”时代已成必然,而快节奏和资讯过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困局持续攀升,思维困境
“凌晨两点看着熟睡的老公,突然发现我们已经180天没有好好聊天了。”近日某女性网友在社交平台的深夜独白,像一颗深水炸弹般引发百万讨论。有人晒出与伴侣的聊天记录——整屏的“嗯”“好”“知道了”,有人自嘲“结婚十年存款百万,对话量不如和快递员”,更有人发出灵魂拷问
年轻人所说的“摸鱼”“社畜”“打工人”,其实是一种自我表达方式。我们没有产生像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那样一种大的社会运动供年轻人表达,但是他们的社会情感又需要释放,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自我重生。在原来的价值体系里,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都不满意,只有
后来,我们经常用这一需求来衡量一个人的生活阶段,和目前所处的人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