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炬,照彻文明长河——论民族精神的千年熔铸与时代回响
当2025年高考作文题将老舍的沉郁、艾青的炽烈、穆旦的冷峻,与西南联大的精神薪火并置为民族精神的三棱镜,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二十世纪的苦难切片,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中奔涌的责任基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空坐标上,这种命题如黄钟大吕,共振着从屈原"哀
当2025年高考作文题将老舍的沉郁、艾青的炽烈、穆旦的冷峻,与西南联大的精神薪火并置为民族精神的三棱镜,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二十世纪的苦难切片,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中奔涌的责任基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空坐标上,这种命题如黄钟大吕,共振着从屈原"哀
考场钟声敲碎寂静,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这些平凡声响,都是文明长卷的生动注脚。声音不仅是耳朵听见的震动,更是时代精神的显影与生命力量的表达。老舍笔下艺人欲言又止的压抑、艾青诗中用嘶哑喉咙的歌唱、穆旦诗行里带血手掌的悲壮拥抱——三种不同的声音,三部深沉史诗,在历
刘飞飞,女,39岁,山东省东营市明集乡西望参村村民。自身右眼残疾的她却在与同样是残疾人的丈夫结婚以后,悉心照料因车祸瘫痪的公公十余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当地传为佳话。
庐山是一方被云雾反复研磨的墨砚,倒扣在长江之南。五老峰的褶皱里沁着千年未干的墨汁,白鹿洞书院的飞檐将天光裁成素笺,恍惚能望见周敦颐提笔蘸取三叠泉的刹那——墨色在《太极图说》里洇开,漫成宇宙最初的混沌与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