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尾炉源流——从犍陀罗到黄河、长江
鹊尾炉是中国古代佛教的行香法器之一, 始见于南北朝,王琰《 冥祥记》载有“费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这种香炉采用杯形香斗,手柄前端铆入香斗,尾端下折,通称“长柄香炉”,或简称“柄香炉”。据考古发现,佛教行香法器始见于公元前 1 世纪前后中亚犍陀罗地
鹊尾炉是中国古代佛教的行香法器之一, 始见于南北朝,王琰《 冥祥记》载有“费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这种香炉采用杯形香斗,手柄前端铆入香斗,尾端下折,通称“长柄香炉”,或简称“柄香炉”。据考古发现,佛教行香法器始见于公元前 1 世纪前后中亚犍陀罗地
犍陀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提到丝绸之路和佛教艺术时又总能找到它的踪影。这个诞生于南亚西北部地区的文明,“谜团”可不少:明明诞生于南亚,出土的塑像有着一张更像希腊罗马人样貌的脸庞;许多文物的收藏地,竟然是离出土地数千公里之外的旅顺博物馆……
这个5月,由浙江大学主办的“莲开八方:犍陀罗艺术与亚洲文明”主题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150余件犍陀罗及其它亚洲文明艺术精品,为你揭秘由西亚波斯艺术、欧洲希腊罗马艺术和南亚印度艺术碰撞和交融而成的犍陀罗艺术,如何诠释不同文明间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以来人类交流所形成且贯通整个欧亚大陆,一直连接到非洲、埃及的世界最长陆路。但这只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算起,实际上丝绸之路远远不止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交流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根据后来披露的战线报告分析,这架波音787-9飞越交战区时,印巴双方已经在这片区域处于战时状态,双方的战机已经发动,随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种事件。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内建立起了博物馆,曾经的皇家殿宇以崭新身份向公众开放;1987年12月,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好、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故宫人的神圣使命和共同责任。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这种“静中含动”“慈中带厉”的处理方式,在北印度笈多时期的艺术中十分常见,并在佛教艺术的传播过程中影响了犍陀罗风格。
有的端坐在莲花座上,有的直立庄严,还有的侧卧休憩。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相对轻松简单的话题 —— 佛造像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常见的坐姿,看看这些姿态分别有啥含义。
我之所以提出“佛像解读”这样的题目,是因为佛像虽然是祈祷、礼拜的对象,但是,我更为关注的是,从佛像或者说从佛教美术的角度能解读出何种信息的这样的一个问题。换言之,佛像和佛教美术是在怎样的关联中制作和产生的?此问题正是我本文中所要探讨和阐述的。
早期佛教严格遵循"无像传统",认为佛陀作为超越三界的觉者,其形象不可被具象化。信徒通过象征物表达崇敬,如法轮(象征佛法)、菩提树(象征成道)、佛足印(象征游行教化)等。
在往期介绍的古建筑和石窟像内容中,须弥座是一个绕不开的内容。须弥座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多层叠涩的台基形式,其名称与造型源于佛教中的须弥山。在佛教宇宙观中,须弥山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神圣的象征,日月环绕其周,诸神居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