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解放前,在寺庙被捕的曾扩情高呼:都出家了你们还抓我干嘛?
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他在入黄埔时的年龄仅次于“山东三李”之一的李仙洲,再加上曾扩情本人性格温和、不拘小节,在黄埔同学中的口碑还算不错。即便是晚年定居辽宁本溪,也不乏宋希濂、李默庵等黄埔同窗前往探望。
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他在入黄埔时的年龄仅次于“山东三李”之一的李仙洲,再加上曾扩情本人性格温和、不拘小节,在黄埔同学中的口碑还算不错。即便是晚年定居辽宁本溪,也不乏宋希濂、李默庵等黄埔同窗前往探望。
面对质问,他猛地站起来合掌高喊:“我已皈依佛门,六根清净了,你们为何还要抓我?”这个滑稽场景让战士们哭笑不得——眼前这个自称“出家人”的,竟是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曾扩情,蒋介石嫡系大特务“扩大哥”。
1959年12月4日,新中国进行了首次特赦,共特赦战犯33名,其中国民党战犯30名,伪满洲国战犯3名。这批特赦战犯其中有10人关押在北京功德林,他们分别是:
黄埔军校将星云集,其中又以一期生最为出名,一期生走出百位高级将领,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人,作为国民党复兴社中蒋介石钦定的13名骨干之一,名列蒋介石“十三太保”,并因年长被称为大太保,胡宗南、戴笠都称他为“扩大哥”。
他们至少是少将级别,以前都是国民党的地方大吏,当中不少人还是国军里的高级指挥官。
罗承烈(1899—1989),四川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人,192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1928年,在重庆创办《新社会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后任重庆《新民报》总主笔。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会副主委。罗承烈是中国共产
罗承烈(1899—1989),四川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人,192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1928年,在重庆创办《新社会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后任重庆《新民报》总主笔。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会副主委。罗承烈是中国共产
在1959年12月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对战犯实施特赦,33名曾为国民党效力的战犯得以重获自由。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设宴接见了其中的几名特赦战犯,包括国民党的重要人物曾扩情。在这个重要时刻,曾扩情面对自己的过往,是否能真正释怀,并在新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938年秋,武汉会战期间,胡宗南率部扼守信阳一线,伤亡过万后,胡宗南率部西撤,自“信阳一退”以来,胡宗南开始经营大西北,几年时间,胡宗南从掌管几万人马的军长跃居掌管几十万人马的战区司令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