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有“味”有“为”
春天的一个午后,56岁的北京市民王丽红早早用过午饭,背上琴包,沿着熟悉的路走向国家老年大学魏公村校区。刚踏进校门,便看到几位同学在聊不久前首次登台演出《又见炊烟》的情况。她快步走上前,与大家一边交流,一边走进教室。退休后的她,如今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和精神
春天的一个午后,56岁的北京市民王丽红早早用过午饭,背上琴包,沿着熟悉的路走向国家老年大学魏公村校区。刚踏进校门,便看到几位同学在聊不久前首次登台演出《又见炊烟》的情况。她快步走上前,与大家一边交流,一边走进教室。退休后的她,如今在这里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和精神
日前,区政府外办组织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三所高校的外语专业志愿者,前往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魏公村总院医疗楼、综合楼以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国合门诊部(国际门诊),开展了一场外语标识专项检查行动。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65岁的金大爷,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家“老年大学”的广告。他注意到,这家“老年大学”还开设0元唱歌体验课,就报了名。接待他的人,自称是这家机构“声乐学院”的创始人,也是上课的老师。老师说,体验课在线上进行,共分为6天,每天晚上会有2小时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