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固态钠电池应用基础研究获进展
据中科院之声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设计了三维多孔碳支撑的超薄钠负极结构,赋予钠负极快速的离子传输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缓解了局部电荷积累,实现了无枝晶的钠沉积。
据中科院之声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设计了三维多孔碳支撑的超薄钠负极结构,赋予钠负极快速的离子传输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缓解了局部电荷积累,实现了无枝晶的钠沉积。
就在昨天(5 月 6 日),realme 真我官方在海外官宣了一款概念手机,该机的电池容量达到了 10000mAh。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贝特瑞的全球化战略不仅仅是产能的扩张,更是向生态主导的转变。在全球化网络构建方面,贝特瑞与松下、LGES、三星SDI共建217项专利池。这一举措突破了日韩企业的技术壁垒,使贝特瑞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更强的技术话语权。例如,在一些高端负极材
一、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共识构建与技术裂痕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提出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本质上是一场技术演进的顶层设计。该路线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核心锚点,将技术突破分解为三步走战略: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作为新能源正负极材料行业的佼佼者,贝特瑞在行业内拥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地位。公司的产品覆盖人造、天然、硅基负极等多个领域,是国内最早实现硅基负极材料量产的企业之一。
上海车展欣旺达那个3.0闪充电池是不是很牛?直接炸裂!但你知道吗?宁德时代和上汽通用搞的6C超快充电池都要量产了!“充电1分钟,续航100公里”可不是梦啊!这波技术狂欢,是不是感觉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经起飞了?
数码博主江晚望晴空发布微博爆料称,iPhone 17 Pro Max将首次搭载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电池容量突破5000mAh大关,配合台积电N3P工艺打造的A19 Pro芯片与iOS系统优化,其实际续航表现或超越安卓阵营7000mAh机型。结合供应链及开发者日志
2025年手机续航迎来革命性突破!硅碳负极技术、超大电池与快充协同发力,实测重度使用超10小时的“续航怪兽”已诞生。综合实测数据与市场反馈,以下五款机型登顶续航巅峰,彻底终结电量焦虑:
2025年4月25日晚,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6.36亿元,净利润6.59亿元。两大核心主业均实现销量稳步增长,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前列。
2025 年 4 月 25 日晚,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86.36 亿元,净利润 6.59 亿元。两大核心主业均实现销量稳步增长,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前列。
4月25日晚,杉杉股份(600884.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6.36亿元,净利润6.59亿元,两大核心业务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列。这主要得益于杉杉股份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迭代,公司全年研发费用达10.3
2025 年 4 月 25 日晚,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86.36 亿元,净利润 6.59 亿元。两大核心主业均实现销量稳步增长,市占率继续稳居行业前列。
预计到2035年,主要受到来自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驱动,仅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全球市场规模就将超过4000亿美元。为确保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延长电子设备和工具的运行时间和功能,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助推了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开发的激烈竞争。据麦姆斯咨询介
最近,眼看着充电功率奔向兆瓦,整个动力电池行业都在上强度。任行业再卷,看完了 4 月 21 日宁德时代发布的三款产品,还是不得不再感叹一句:电池又「卷」出新维度了。
2025年上海车展前夕,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史上最激烈的技术军备竞赛。各家车企纷纷秀出肌肉:自研芯片、全域800V高压平台、无图智驾……一时之间,各大车企杀得难解难分。然而,当行业将目光聚焦于智能化时,在电池领域,一场决定行业未来的暗战亦在悄然爆发。
钠离子电池是以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脱实现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因钠元素储量丰富、成本低,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
4月18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用新能源研究院罗巍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Fatigue of Li metal anode in solid-state batteries”(固态电池锂金
水系可充锰离子电池因锰元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以及无毒等优点,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目前水系锰离子电池的研究仍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难题,例如水系电解液有限的电压窗口以及缺乏高性能、循环稳定的负极活性物质等问题。上述问题严重限制了该体系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因此,开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407.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公开号CN119812226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4月10日,上汽集团在“上汽之夜”发布会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我们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今年底量产装车,2027年‘光启电池’正式落地。”短短几句话,将全固态电池这一原本只在实验室和行业前沿讨论的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