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博“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
各位老铁们瞅瞅这家炸串店啊!别人家搞网红经济雇人排队,青岛李老板直接喜提"建筑队包场"——凌晨三点不送食材送砖头,哐哐两下给门脸砌成密室逃脱现场!网友热评: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砌墙术",传承人写神秘黑衣人。
当刀锋划过金石,当墨迹穿透千年——段玉鹏用七十载光阴,在方寸之间书写了齐鲁大地的筋骨与魂魄!这位从汉碑中“长出来”的书法大师,凭什么让中日韩艺术界集体“破防”?答案藏在他笔下刀间的传奇人生!
邹城博物馆所藏《秦峄山刻石》与《莱子侯刻石》是研究中国书法不可多得的瑰宝。《秦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五次东巡七块记功碑的第一块,碑文为李斯所书,二世东巡又刻二世诏书,四面共刻223字,其中正、左、后三面为李斯所书正文小篆,亦称“玉箸篆”。因历史原因,原碑损毁,宋元
蔡廷宾(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是清代中后期的金石学家、碑帖摹刻家,以摹刻汉碑著称,尤其以《宝汉斋藏真九种》闻名。他与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乾嘉学派核心学者、金石学泰斗)的关系密切,其摹刻活动与翁方纲的学术资源直接相关。
在华夏碑刻的历史长河中,东汉时期的柳敏碑、樊敏碑和赵仪碑,宛如三颗璀璨星辰,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散发着独特光芒。它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东汉历史和人物关系的珍贵资料。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二季)开播,在第一期节目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两件石碑藏品惊艳亮相,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和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石碑。这两件藏品背后有怎样的故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馆员张伦敦做了
如今,当人们说起成都的自古繁华时,往往会追溯到它在汉代就曾“列备五都”,是当时全国除首都长安外,最繁华的五座“一线城市”之一。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列备五都”不仅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中,更有汉代的文物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