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 | 禅修时的心,有什么特别?
禅修时的心理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活动一样不一样?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虽然它的显现千差万别,但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都是心的作用。生活中会有美妙的觉受,也有痛苦的经历,还有种种妄想,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妄想,禅修也是同样。
禅修时的心理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活动一样不一样?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虽然它的显现千差万别,但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都是心的作用。生活中会有美妙的觉受,也有痛苦的经历,还有种种妄想,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妄想,禅修也是同样。
正念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佛教经典《四念处经》,其强调对当下身心现象的觉察。在佛教的语境里,正念是 “四念处” 修行的核心,通过对身体、感受、心念、法(一切现象和规律)的念念分明,修行者试图洞察世间的真相,找到解脱的路径 。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人们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葛印卡1924年出生,2013年去世。1950年代,他因为健康问题,接触到了缅甸禅师乌巴庆尊者所教授的内观禅修法。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倡导“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通过“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义,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流。然而,如今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信徒仅占人口的极小部分,而中国、东南亚等地却成为佛教
修心是一个涉及心灵成长、自我觉察、内在平静与智慧提升的复杂过程,它融合了哲学、心理学、宗教传统(如佛教、道教、儒家等)以及现代科学的智慧。修心的核心在于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实践和调整,达到内心的平和、智慧的增长与生命境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