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李兰娟联合攻关!揭示全球首例人感染H10N5禽流感病毒特征
自2004年首例H10N4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人病例被报道以来,陆续有H10N8和H10N3 AIV感染人事件发生。2023年11月底,我国出现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毕玉海、高福院士和浙江大学姚航平、李兰娟院士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确定该病例
高福 李兰娟 禽流感病毒 h10n5 h10n5禽流感病毒 2025-04-11 15:24 1
自2004年首例H10N4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人病例被报道以来,陆续有H10N8和H10N3 AIV感染人事件发生。2023年11月底,我国出现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毕玉海、高福院士和浙江大学姚航平、李兰娟院士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确定该病例
高福 李兰娟 禽流感病毒 h10n5 h10n5禽流感病毒 2025-04-11 15:24 1
自2004年首例H10N4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人病例被报道以来,陆续有H10N8和H10N3 AIV感染人事件发生。2023年11月底,我国出现一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毕玉海、高福院士和浙江大学姚航平、李兰娟院士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确定该病例
“这一宏伟蓝图的绘制,不仅是对国家整体健康水平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怀。”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平台负责人、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在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未来十五年
家住吉林省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村的高福有是一名退伍军人,1955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71岁。1968年清明,病重的爷爷将当年仅14岁的高福有带到自家后山上的烈士墓前,嘱咐道:“孩子,这五座墓你一定要照顾好,里面躺着的都是英雄。你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后参军报效祖国。”
近日,位于上风上水的成都西北、作为“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发源地的郫都区,吸引了一波网络达人采风。这是一次特别的味蕾spa之旅,在郫都区美食浓度最高的中国川菜产业城4.23平方公里相关区域,大V们既被益生菌“洗澡”泡菜、新品酸奶、郫县豆瓣炒制的干锅虾等勾着馋虫、吊
此次分区变动中,281本1区期刊降至2区3区,甚至4区;有忧愁有欢喜,同时,也有期刊从2区、3区升至1区,甚至直接从4区直接升到1区。
“我们还需要科技期刊吗?”科技期刊在学术研究与科学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很多并非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可能很难想到,在今天,科技期刊也会面临“生存之问”。
2025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高福院士一行莅临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围绕细菌耐药研究展开了座谈交流。此次会议聚焦深化双方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合作,携手应对全球耐药性问题带来的挑战。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王琳淇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流感病毒RNA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团队前期研究首次报道,病毒早期表达蛋白NS1和晚期表达蛋白NS2参与动态调控病毒RNA的转录与复制,其中,NS2蛋白可发挥抑制转录和促进复制的双重功能(Journal of Vir
对中国人来说,2024是温和的一年,新冠疫情的阴影已经散去,线下演出和活动层出不穷,也和全世界一起感受了巴黎奥运会的团结与热情。然而所有人都隐约知道,未来还会有别的病毒,还会有“下一次大流行”。“居安思危”是永不过时的智慧,所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
流感病毒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病原体,不仅引发季节性流行,还可能导致全球性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基因组RNA合成调控是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因此是基础理论研究与抗病毒策略开发重点关注的前沿热点领域。在流感病毒生命周期中,病毒基因组RNA在早期
过去数年里,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流行不断更迭,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变异针对人群免疫屏障的逃逸特征和潜在机理。已知许多变异株可以显著逃逸抗体识别,削弱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
近期,高福院士研究团队与多家研究单位合作,对牛传播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受体结合特性、组织嗜性及其结构变化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阐明了HA蛋白受体偏好性的分子基础,并提示了该流感病毒的潜在风险和应对其进行持续监测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以“Rec
近日,在2024临床和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上,高福院士发表了题为《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医药创新》的演讲,强调:“新冠疫情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它为‘后新冠’时代的科研和科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发展,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长新冠(Long COVID)。这个术语指的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持续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并且这些症状没有其他明确的解释。长新冠的影响已遍布全球,约有1.4亿人受其影响,成为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的重
原创 木白 梅斯医学最近,“长新冠”(Long COVID)这一词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可不是指感冒后拖拖拉拉不好的那种“长”,而是一种在COVID-19感染后,症状一直“阴魂不散”,三个月还不愿意离开的神秘现象。是的,没有听错,有些人在战胜了病毒之后,却不得
长新冠(Long COVID)定义为初次感染后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持续或新出现的症状,且没有其他明显的解释。全球约有1.4亿人受其影响。症状广泛,包括疲劳、脑雾、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悸、胃肠不适、嗅觉或味觉丧失、慢性咳嗽、胸痛、脱发等,并且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
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病原体,目前已进化出多种亚变异株和血清型。长新冠(Long COVID),即SARS-CoV-2感染的急性后遗症,患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长新冠的定义是在初次感染后3个月持续出现没有其他解释的新症
H2N2流感病毒引起了1957年“亚洲流感”,并造成了至少200万人的死亡。大流行之后H2N2病毒转为季节性流感病毒,但于1968年后逐渐从人群中消失。H2N2大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及造成大流行的机制至今尚未清晰阐明。研究发现H2Ny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