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明清斗栱中柱头科构造!
在建筑物的檐下安装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在历史上,随着建筑文化的输出和交流,这种形制也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超越国界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一个共同的构造特征。
在建筑物的檐下安装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在历史上,随着建筑文化的输出和交流,这种形制也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超越国界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的一个共同的构造特征。
最近,古装大剧《藏海传》临近收官,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剧中各种精妙的建筑场景与建筑模型,以及主角藏海展现出的高超营造技艺,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而在现实中,有一本同样精彩的《有趣的中国古建筑》,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古建筑的神秘面纱。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部剧,走进这
北京故宫体仁阁图/视觉中国但除了对于美的欣赏,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看懂古建筑中蕴藏的智慧,要从哪里入手?答案之一,一定绕不开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核心要素——榫卯。两块木料相接,不借助其他属性粘合或连接材料(如胶或金属连接件),仅利用木料交接部位的几何形态咬合在一起—
🎙️李乾朗空降,现场亲签!李乾朗,1949 年出生,中国传统建筑研究者、古迹修护研究专家、画家,尤以精细的建筑解剖图独树一帜,历任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及古迹艺术修护学系客座教授,并主持多项古迹与历史建筑的调查研究计划。自20世纪80年代起,追
无论是故宫的雄伟壮观,还是悬空寺的高耸奇绝、天宫藻井的精妙绝伦,都让人开始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游览。我们总是忍不住想停留在那个时空里,细细观摩精巧的结构与构造,欣赏独具匠心的建筑美学。
自2018年起《熊镇的故事》系列插画故事书首册和读者见面至今,六年里一共出版了六册中文书、一册英文书。那对熊父子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也深深牵挂着沉浸在这套丛书之中的每位读者。
2025年4月21日,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相信阅读的力量——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发布暨国家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在国图艺术中心举行。
编者:翻开课本,张衡、毕昇、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这些写入其中的闪亮名字,将科学火种植入一代代学人血脉,构筑起成长路上的精神底色。“课本里的科学家”专栏聚焦中小学教材中提及的科学先驱,带您走近那些孩子们在教室“遥望”的身影——他们或仰望星空,或俯首
“在成都创业,就像在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播撒种子,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养分。”4月1日,春日的阳光穿过成华区旷古之约文创体验馆,在满桌微缩模型上投下斑驳光影——栋方木作主理人、北大规划艺术城市中心特聘专家张翔在回蓉创业的第7年,
“在成都创业,就像在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播撒种子,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养分。”4月1日,春日的阳光穿过成华区旷古之约文创体验馆,在满桌微缩模型上投下斑驳光影——栋方木作主理人、北大规划艺术城市中心特聘专家张翔在回蓉创业的第7年,
“智慧的心灵,源自通透的思悟。当代人的困扰,多源于未能悟透人生真谛,难以释怀生活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