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吃菌的这些误区要纠正
“尤其以鹅膏属菌类最为致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介绍,这类菌中既有著名食用菌,也有剧毒品种,仅云南就分布有6种剧毒鹅膏,常生长于松林、栎树林中,因外形酷似可食菌,极易被误采误食。“在国外90%的蘑菇中毒死亡由鹅膏属导致,我国也高达70.5%。
“尤其以鹅膏属菌类最为致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介绍,这类菌中既有著名食用菌,也有剧毒品种,仅云南就分布有6种剧毒鹅膏,常生长于松林、栎树林中,因外形酷似可食菌,极易被误采误食。“在国外90%的蘑菇中毒死亡由鹅膏属导致,我国也高达70.5%。
“尤其以鹅膏属菌类最为致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介绍,这类菌中既有著名食用菌,也有剧毒品种,仅云南就分布有6种剧毒鹅膏,常生长于松林、栎树林中,因外形酷似可食菌,极易被误采误食。“在国外90%的蘑菇中毒死亡由鹅膏属导致,我国也高达70.5%。
全身器官衰竭,换肝成为唯一的生路。#认证作者激励计划#湖南省人民医院ICU病房外,37岁的付先生无力地靠在墙上。几天前,他带着爷爷、奶奶、母亲、妻子和五岁的儿子享用了从山上采回的“美味”蘑菇。如今,一家六口躺在不同病房,5岁儿子被下达病危通知书,命悬一线。
新华社昆明6月6日电“省食品安全办提示您: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不熟悉、高风险的野生菌……”当云南人收到这样一条预警提示短信,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吃菌季”正式开启。
云南被誉为“野生菌王国”,拥有至少2753种野生菌资源,其中可食用的有900余种,有毒的多达200余种,占全国毒菌种类的一半以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雨热条件,孕育了得天独厚的野生菌资源,也带来了识别与食用上的挑战。
4月18日,市委书记贺伟华到市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并听取工作情况汇报。链接→贺伟华到市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
野生菌美味非常,但误采毒菌者有之,加工不当食用中毒者有之。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0—2020年,我国共发生了10036起蘑菇中毒事件,超过3.8万人中毒,788人救治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