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名医丨韩文革:坚守结核防治最前沿 善用医术和爱治病患
新派新闻讯“医学是仁慈的,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做医生要有一种发自骨子里对生命的尊重。”这是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主任韩文革经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三十余载悬壶济世,她以仁心仁术深耕结核防治一线,照亮患者的
新派新闻讯“医学是仁慈的,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做医生要有一种发自骨子里对生命的尊重。”这是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主任韩文革经常说的一句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三十余载悬壶济世,她以仁心仁术深耕结核防治一线,照亮患者的
人们常说,岁月无声地流逝。但岁月是有声音的,风声、雨声、歌声……这些声音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是历史的回响。二千多年前孔子闻之三月不食肉味的韶乐,一千多年前唐玄宗美轮美奂的霓裳羽衣曲,我们都不可能亲闻。这些失传、消失的美好音乐或有历史意义的声音,如云
时间过得真快,这不刚刚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五周年了,那史无前例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要超过六十周年了。66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就是小学刚毕业,刚刚可以混进串联的革命队伍,就是武汉人说的腰里别着老鼠子,冒充打猎的,文革发生后,俺就是在一个宜昌、武汉两
我清楚地记得,1959年后,不知咋的,国家的经济怎么突然困难起来。之前报纸上还在宣传大跃进的“硕果”、农村办食堂的好处,水稻亩产成千上万斤,放卫星,怎么大面积的灾荒一下子到了面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境内的高校复杂多样,既有在解放区干部学校基础上创办的革命大学,又有借鉴苏联经验建立起来的高等学府,还有南京国民政府遗留的部分公、私立大学,以及接管过来的教会办的院校。很显然,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很不发达的,也造成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十分缺乏。周
笔者第一次见到凌子是2009年12月4日,在当年的叶帅府一扇紧闭的高大铁门后面的一栋两层小楼内。小楼位于北京西山军事科学院的一个宅院里。那时,叶剑英的夫人吴博和二女儿凌子生活在这里,远离喧嚣都市,日子过得宁静而清幽。
2007年,是文革后恢复高考30周年,本地报社拟发几篇回顾文章,要采访参加了1977年高考的人。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记者打听到了我,采访时问我,你对参加1977年高考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我回答说,是父亲送我的那支钢笔。
可孩子说,这是警惕性特高的“中央首长”发现的。认不认出来,就看自己对中央首长的感情了。这么一来,我只好说,看见了,看见了。
毛泽东与刘少奇相识于1922年,两个人开始一起工作是在1932年前后,两位湖南老乡之间迅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来到北京做演讲。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持续播放宣传农业学大寨,还播放了陈永贵的报告内容,还加上毛主席的赞语。1967年,头裹白头巾,身穿黑棉袄黑上衣黑裤子,脚穿老布鞋的大寨农民陈永贵,被破格提拔为山西省委书记。1969年陈永贵被
1984年,杨绛写下《老王》时,距离“文革”结束已近十年。这篇散文以“愧怍”为底色,记录了一个蹬三轮的底层劳动者在特殊年代里对知识分子的善意。文本中,老王送香油鸡蛋的场景被反复解读为“金子般的人性光辉”,而杨绛的“给钱”行为则成为知识分子与底层隔膜的象征性隐喻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此历史节点,回望过去,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国家命运,更以鲜血和牺牲为全球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让我们一道缅怀英雄先烈,追念那些曾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海南省文昌县人。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一起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和陈毅一起重建和领导了“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解放后首任广西党政军一把手和中共中央华南局第二书记,以63岁高龄
严凤英的艺术人生是从安徽桐城罗岭镇一片普普通通的晒谷场开始的。那是1945年,15岁的她第一次在这片乡间空地上展露了自己的才华。那年,她接到机会在桐城张家祠堂演出黄梅戏《二龙山》。
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似乎总是被利益所驱动,纯粹的友谊和无偿的帮助变得越来越稀缺。然而,每当我回想起那个特殊的年代——文革时期,我的母亲作为一位老病号,却在家中收获了无数温暖的关怀与帮助,那些感人的场景至今仍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中,如同一股清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的权势迅速扩展,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相继取代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是中央层面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的大事件。关于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中央书记处的时间,长期以来党史界的认识并不一致:一说是1966年8月①《邓小平年谱 (19
最近读到一些帖子,得知一些年轻书友,很希望了解一些当年情形。“十年”也者,只是对那个时代的笼统说法,不必拘泥。现拟随笔写一些“细事”,不想及“巨”,姑妄言之姑听之可也。“见微知著”,或者“抓了芝麻,漏了西瓜”,都非本意。尽管“漫录”所涉,力求“客观”;而白头宫
“文化大革命 ”,这段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道沉重的伤痕,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是一场全方位的内乱。如今回首,探究它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有着重要意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村从北京下放一位大学老师,他叫邓玉斌,年龄才三十一岁,据说是因为他言论太激进,被造反派污蔑成反革命分子,大学教授的职务被撤掉,被赶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改造。
当时,《光明日报》报道说,杭州大学地理系在“文革”中把7名老教师打扮成“牛鬼蛇神”进行“活人展览”,“文革”后主要策划人不知悔改,依然顽固坚持错误。李仁臣觉得抓住这个典型说点话,可以配合当时正在进行的“整党”,便提笔写下了500字的“今日谈”《就是要彻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