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尾炉源流——从犍陀罗到黄河、长江
鹊尾炉是中国古代佛教的行香法器之一, 始见于南北朝,王琰《 冥祥记》载有“费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这种香炉采用杯形香斗,手柄前端铆入香斗,尾端下折,通称“长柄香炉”,或简称“柄香炉”。据考古发现,佛教行香法器始见于公元前 1 世纪前后中亚犍陀罗地
鹊尾炉是中国古代佛教的行香法器之一, 始见于南北朝,王琰《 冥祥记》载有“费崇先少信佛法,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这种香炉采用杯形香斗,手柄前端铆入香斗,尾端下折,通称“长柄香炉”,或简称“柄香炉”。据考古发现,佛教行香法器始见于公元前 1 世纪前后中亚犍陀罗地
洛阳地下层层叠叠的历史土层中,藏着一部未曾写完的华夏文明史。2025年6月2日,87岁的考古学家段鹏琦永远放下了手中的探铲,这位毕生扎根田野的学者,用62年时光完成了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为我们解锁了汉唐文明的珍贵密码。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据司马迁记载,经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分别有南北两道,北道经车师(今吐鲁番)、焉者(今焉者)、疏勒(今喀什),过葱岭可到大宛和康居国(今撒马尔军);南道经楼兰(今若羌)、于阗(今和田)、莎车(今莎车),过葱岭可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和安息(今伊朗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籍,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展现了北魏时期洛阳城的壮丽景象、佛教文化的兴盛以及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