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才明白:晚年生活幸福的人,往往有这3个特征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幸福是鲜衣怒马,是功成名就,是拥有数不尽的财富。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幸福是鲜衣怒马,是功成名就,是拥有数不尽的财富。
本书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它的第一部是《家》。巴金于1936开始在《文季月刊》连载小说《春》及续篇《秋》。《春》主要描写两个少女在相似环境下的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巴金在序中写道:这本小说出版的时候我大概不在上海了。我一定是怀着离愁而去的。因为在这个地方
当"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在民间流传时,人们用幽默勾勒着那个年代的文学版图——八出京剧样板戏在收音机里循环播放,书店橱窗里浩然的著作像永不凋零的塑料花。但历史的褶皱里总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诗人李瑛的诗集如暗夜里零星的萤火,在样板戏的光环外倔强闪烁;长篇小说领域
1904年11月25日,成都正通顺街一处深宅大院里传来的啼哭声宣告了男孩李尧棠的诞生。这个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篇的名字,为他一生悄然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一番抢救之后,生命得以保存,但从此插上了鼻饲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这根管子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98万件馆藏珍品、21万件文物留存文学记忆,785件国家珍贵文物诉说文脉传承,142个作家文库描绘出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壮阔征程……4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藏品的征集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示、教学研究、阐释传播、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日益成为中国文学突出
很多年前,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说法:中国人“生不起、住不起、病不起、死不起”。这里的“死不起”指殡葬费用的高昂。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好好地走”。某种程度上说,不得“好死”可能是现在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中国各大城市
追思仪式上,当陈老的旧照出现在大家面前,熟悉的声音重新响起,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陈醇是全国首批获得“正高级播音指导”的五人之一,作为誉满全国的播音大师,他的播音语气大气磅礴,风格深沉刚毅,令人回味无穷。
“我讲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可能是从毕业工作后开始,偶有休息的时候也累到不行,睡懒觉, 突 然一天也就过去了。 可能是因为累,不想动,以前想去爬山,去看海,现在觉得太累了,既想足不出户,又想看美景,最终败给了躺着。 也许都是原因,我觉得随着年纪增长,各种事情一
过了几天我出席全国文联的招待会,刚刚散会,我走出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一位老朋友拉住我的左胳膊,带笑说:“要是你的《爝火集》里没有收那篇文章就好了。”他还害怕我不理解,又加了三个字:“姓陈的。”
1929年,25岁的巴金第一次用这个笔名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灭亡》。这部作品围绕革命党人杜大心展开,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在军阀统治的压迫下奋起反抗,又如何在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2025年时值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40周年。如今的中国现代文学馆,98万件馆藏珍品、21万件文物如星河璀璨,785件国家珍贵文物铭刻文心,142座作家文库构筑起现当代文学的立体图景。
夜深人静,忙完一天的工作,拿起一本书闲读,此时,犹如一个农民干完活儿躺在田边的草地上,仰望天空,白云悠悠,身上疲惫,心却惬意。我常常还蠢蠢欲动,盖当今之世,能躺着读书,还能躺着买书,新书、旧书,样样俱全。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同年3月26日,文学馆在万寿寺西院开馆;翌日,茅盾故居向公众开放。2000年5月23日,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在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开馆。2024年5月18日,这座藏品达98万件的文学殿堂
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同年3月26日,文学馆在万寿寺西院开馆;翌日,茅盾故居向公众开放。2000年5月23日,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在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开馆。2024年5月18日,这座藏品达98万件的文学殿堂
1923年4月下旬的一天,春光明媚,成都望江楼下杨柳依依,19岁的巴金和20岁的三哥李尧林,将乘舟东下。到码头送别的人不少,二叔和大哥对巴金兄弟说:“你们这次离家求学,到上海后抽空去趟浙江嘉兴李家祠堂——那是我们的祖籍老家啊!”
为此,巴金图书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开启,从小年开始为公众上线春节文化大餐,包括文化年礼市集、冯骥才先生谈春节看片会、黄永玉先生《过年》纪录片特别放映、主题印章发布等,邀请读者一起,追寻春节背后独特的文化内涵,思考过年对于每个人的个体意义,在巧思中
该片共8集,片名分别为《世纪长歌》《激流火焰》《孤独巴黎》《正色青春》《风雨早春》《怀念萧珊》《收获桑榆》《时代随想》,以纪实手法客观全面地概括和展现了巴金非凡的人生轨迹和不朽的作品内涵,讲述了一代文学巨匠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道德追求。
纪录片《巴金》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吉林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吉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该片从多维度书写巴金真实立体的形象,反映知识分子对理想与良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