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之声】居民健康素养重点来了(二)
11.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
11.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
肺癌就像一株潜藏在肺叶间的"食人花",在萌芽阶段往往悄无声息,却能在短短数年间吞噬生命。它连续十年蝉联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榜首,每年新发病例超80万例。这株"食人花"并非随机择主,而是对特定人群格外"青睐"。让我们透过病理切片的真相,揭开它温柔伪装下的致命面孔。
随着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增高,人们对“癌”的恐惧心理和警惕性也越来越强烈。再加上目前媒体的“科普”知识真伪并存,以至于很多朋友稍有不适,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一些朋友对咳血丝痰就存在很大困惑,咳血丝痰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得了肿瘤呢?当然没那么简单,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
结核杆菌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受到感染。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主要是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还可伴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但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拍胸片或CT,或者因其他疾病在医疗机构就诊、在社区人群肺结核主动筛查时被发现,早期
记者从国家疾控局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约30%,结核病发病率年递降率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宣传口号是:Yes! We Can End TB: Commit, Invest, Deliver(是的!我们可以终结结核病流行:承诺、投入、行动),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旨在贯彻社会共治理念,
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彰显了我国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坚定决心,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携手终结结核病流行。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我国从1996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能侵入其他器官,如骨骼、肾脏、淋巴结等。
今天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全球性重大传染病。全球大约每5个人就有1个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我国的感染率大约是1/4。但从感染到发病,再到诊断出结核病,中间还有漫漫长路……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些年,我国每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60多万例,其中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4%~6%,从报告年龄来看,15-24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85%,即高中阶段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结核病,这个看似遥远的疾病,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它像一位“隐形杀手”,潜伏在我们周围,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为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结核病,掌握防治知识,共同抵御它的侵袭!
凌晨的CT室灯火通明,47岁的陈女士盯着屏幕上那片刺眼的阴影浑身发抖——三年前体检发现的6mm肺结节,如今已长成2.3cm的肿块,边缘伸出毛刺般的触角。主治医师指着影像叹息:"半年前您要是重视那些咳嗽变化..."这个案例揭示:肺结节的恶变并非无迹可寻,关键在于
3月6日,河南的秦先生因为频繁咳嗽且痰中带血,去医院检查后,竟然被确诊为肺癌。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就在他接受治疗期间,他的弟弟也被确诊为肺癌和肝癌,并且已经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让秦先生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咳嗽痰多的人常常会面临一个尴尬的瞬间:刚咳出来的痰不知道怎么处理,随地吐显得不文明,但直接吞下去又会让人觉得难受。那么,痰究竟是什么物质?如果不小心把痰咽进肚子里,它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很多人对此有疑惑甚至担忧,觉得这可能会让病菌在体内传播,或引发新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