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擎科技汪凯:做全球市场“破冰者”,“中国芯”应驶向星辰大海
早在2018年,芯擎科技就推出了中国首款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打破了中国智能座舱SoC芯片由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自2023年正式量产交付以来,“龍鷹一号”已经先后在吉利领克系列、银河系列、一汽红旗等国内外主力车型上车或定点,截止20
早在2018年,芯擎科技就推出了中国首款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打破了中国智能座舱SoC芯片由国际巨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自2023年正式量产交付以来,“龍鷹一号”已经先后在吉利领克系列、银河系列、一汽红旗等国内外主力车型上车或定点,截止20
服务器处理器的性能门槛极高,既在于算力、功耗、接口等维度的极致需求,还在于生态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的严苛要求,一向被视为国产处理器研发领域难以攀登的“珠穆朗玛峰”。
国产EDA市占率6%背后,模拟电路设计工具覆盖28nm工艺,支撑中芯国际65%模拟芯片设计需求,破解Synopsys/Cadence垄断困局。
1936年,一个女婴在广西南宁的烽火中呱呱坠地。彼时日军轰炸机的轰鸣成为她最早的童年记忆,铁鸟掠过处,满目疮痍。年幼的黄令仪或许不会想到,这些钢铁巨鸟的阴影,将化作她毕生追逐的星辰——终有一日,她要让祖国的科技之翼不再受制于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
2002年8月10日清晨6点08分,当“Godson login”的字样出现在用“龙芯1号”作CPU的计算机屏幕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北楼105房间传出了长时间的欢呼声。
“农,天下之大本也。”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孕育着无数农民的希望。鄂州,这座因红莲型杂交水稻而闪耀的城市,正以一粒小小的稻种为起点,从荆楚大地迈向世界,实现着从“中国芯”到世界粮的惊艳蝶变,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农,天下之大本也。”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孕育着无数农民的希望。鄂州,这座因红莲型杂交水稻而闪耀的城市,正以一粒小小的稻种为起点,从荆楚大地迈向世界,实现着从“中国芯”到世界粮的惊艳蝶变,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日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P/SoC芯片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联发科、苹果、高通、紫光展锐、三星、海思位居名单前六名,份额分别是34%、23%、21%、14%、4%、3%,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99%。
半导体行业如今成了各国争夺的“香饽饽”,而大陆企业在存储芯片、计算芯片、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进展,简直是让人刮目相看!你知道?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闪存良率已经突破80%了,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知道大陆企业是如何在国际巨头的围剿中实现逆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前几天,概伦电子发布一份公告,称其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锐成芯微控股权。这已经不是概伦电子第一次并购同类企业,而此次的并购,不过是国内EDA并购浪潮的一个缩影。
2023年中国进口芯片总额超2.4万亿元,是石油进口的1.8倍。但7nm以下高端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ASML光刻机库存仅占全球0.7%,EUV光刻胶100%依赖进口。当台积电3nm良率突破80%时,中芯国际14nm产能爬坡仍在攻坚——这不是技术差距,而是生死
3月29日,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内,新凯来工程师按下启动键的瞬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天平轰然倾斜——国产设备长白山”CVD沉积出3nm芯片晶圆,良率飙升20%,现场美国工程师举着显微镜的手微微发抖:“连螺丝钉都是中国造!
最近在数码论坛刷到个搞笑段子:"Mate40Pro用户现状:早上给手机换块电池,晚上蹲直播间等骁龙8Gen4降价。"
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60 Pro横空出世引发全球震荡。当这部搭载纯国产7纳米芯片的手机突破美国四年封锁,华盛顿智库连夜将报告标题改为《科技冷战最大误判》。这部重量仅209克的移动终端,砸碎了拜登政府精心构筑的"半导体柏林墙",更向世界证明:科技霸
3月25日,北大金秋·呼和浩特市实验学校依托北大金秋集团优势,携手北京大学深圳芯片重点实验室何进教授团队,正式启动学校科技特色系列课之“少年中国芯”芯片课程。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日,“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高新区企业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腾公司”),探秘“中国芯”技术攻坚攀登之路。
从设计、制造到设备材料,国产芯片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清晰可见,但局部突破和庞大市场带来的潜力,也让这场科技长跑充满希望。
众所周知,得益于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和发达的高精尖技术,韩国一直都是全球芯片出口大国,尤其是在存储芯片领域,三星和SK海力士掌握着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管是DRAM内存还是NAND闪存,韩国芯片企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2025年3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听证会上,一场针对中国成熟芯片的关税攻势,意外揭开了美国科技霸权的尴尬软肋——这颗28纳米的中国芯片,正卡在美国工业体系的咽喉要道,让挥舞制裁铁链的“巨人”自己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