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偏爱种植常规水稻?
在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今天,中国仍有近半稻田种植着产量更低的常规水稻。一边是“高产抗病”的科技之光,一边是“低效传统”的农耕坚守,农民的选择看似矛盾,实则暗藏理性。本文将深入剖析常规水稻逆势生长的五大核心,揭开这场“产量与生存
在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今天,中国仍有近半稻田种植着产量更低的常规水稻。一边是“高产抗病”的科技之光,一边是“低效传统”的农耕坚守,农民的选择看似矛盾,实则暗藏理性。本文将深入剖析常规水稻逆势生长的五大核心,揭开这场“产量与生存
单位: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粮食和蔬菜病虫害抗药性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和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3.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某商场前的绿化带被改造成一块水稻田,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有人称这是现实版“向往的生活”闯入了城市,也有人提议以此为契机开设插秧体验营。
5月8日,记者在自贡市沿滩区农业农村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区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抓手,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截至目前,已完成大春作物育秧或移栽30万亩,其中水稻15.5万亩,基本实现满栽满插。
不再弯腰插秧,让农用机械唱主角。5月9日,记者来到油溪镇三圣社区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只见数台插秧机正在连片稻田里有序地划出绿色轨迹,以“一气呵成”的高效作业,让水稻播种跑出“加速度”。
5月10日晨光初显,位于句容市后白镇延福村的后白良种场田埂上,已缀满来回忙碌的脚印,农场工人们正把200斤小龙虾苗投放到有机稻田环沟里,他们也是在播撒着一年丰产增收的新希望。
谷雨时节,濠江区河玉围稻浪翻涌、生机盎然,这片曾因盐碱化严重而撂荒的土地,如今成功转型为高产高效的农业示范区,被评为省级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成为广东省盐碱地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典范,奏响“百千万工程”建设奋进曲。
水稻株型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其中叶片形态(如直立性、卷曲度、夹角和宽度)通过调控群体光分布和光合面积,显著影响光能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同化产物的积累与产量形成。此前研究虽揭示了多个基因和激素信号通路参与叶片形态调控,但对水稻中脉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较少。
“今年已经发出了300多吨米,手头还有80多吨订单正在赶工!”,走进安图县万宝镇的延边昌和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
据农情调度,截至5月8日,全省旱田农作物已播7153万亩,旱田粮食作物已播6939.8万亩,水田已泡田4671.1万亩,水田已插7.8万亩,水稻育秧基本结束。
自今年大春生产启动以来,沿滩区王井镇以“抢农时、优模式、强服务”为抓手,全面完成春耕播种任务,田间地头一片“绿浪翻涌、生机盎然”的景象。截至2025年5月,全镇水稻、玉米、高粱等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6350亩,其中“订单式”酒用高粱种植突破1200亩,为乡村振
春耕正当时,田野绿意浓。眼下正值水稻栽插黄金时节,井研县各地正抢抓农时,掀起春耕生产热潮。机械与人工齐头并进,全县近23万亩水稻栽插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5月中旬全面完成。
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某商场前的绿化带被改造成一块水稻田,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有人称这是现实版“向往的生活”闯入了城市,也有人提议以此为契机开设插秧体验营。
5月6日,在泰来农场的广袤稻田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事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伴随着插秧机的阵阵轰鸣,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精准无误地插入肥沃的泥土中,这标志着泰来农场正式拉开了今年水稻高标准插秧的序幕。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正面临多种病毒病害及其昆虫传播媒介的复合威胁。2025年5 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吴建国教授团队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期刊发表题为 “Phenylpropanoid m
栽种立夏秧,稻谷满粮仓。走进山店乡的田间地头,翻耕机隆隆作响,农技员穿梭指导,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眼下正值水稻培秧育苗的黄金期,连日来,罗山县山店乡抢抓农时、科学谋划,以“技术+服务+机械”三力齐发,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云南澜沧县的一些村寨通过旱地种水稻,产量居然达到了每亩788公斤,按照以往经验,在山地种粮食能有个平地产量的一半就不错了,结果这回直接整出了比平原区还夸张的数据,难怪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5月6日,泰来农场正式拉开了今年水稻高标准插秧的序幕。为确保水稻插秧工作顺利开展,泰来农场积极践行农业“五良”融合理念,从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个关键维度发力,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自古以来,水稻和麦子就是我国两大最重要的主粮,但五谷并非全是中国原产,麦子就是“外来客”。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而小麦在其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与玉米、水稻齐名,还因其广泛的种植和多样的用途而备受青睐。
经过数年研究,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洪山实验室水稻团队李一博教授课题组,发现了水稻对抗高温的奥秘武器——基因QT12,近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