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续写)
梅雨季的写字楼里漂浮着咖啡与打印机碳粉混合的焦灼气息。叶安若站在落地窗前,玻璃上蜿蜒的雨痕将CBD林立的写字楼切割成模糊的色块。她将冰美式贴在发烫的额角,液晶屏右下角不断跳动的数字提醒着此刻是下午三点四十七分——距离月度汇报还有十三分钟。
梅雨季的写字楼里漂浮着咖啡与打印机碳粉混合的焦灼气息。叶安若站在落地窗前,玻璃上蜿蜒的雨痕将CBD林立的写字楼切割成模糊的色块。她将冰美式贴在发烫的额角,液晶屏右下角不断跳动的数字提醒着此刻是下午三点四十七分——距离月度汇报还有十三分钟。
咱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是不是总在被告诉什么才是“对的”?怎么做人、怎么生活,甚至怎么想,似乎都有一个标准答案。上学时老师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工作后领导的话成了行动指南;结婚生子时亲戚朋友的经验就成了“金科玉律”。我们好像一辈子都在追求别人眼中的“正确”,生怕自己
年轻人用它调侃房价泡沫、职场内卷,甚至恋爱脑 —— 这个曾经束之高阁的禅宗偈语,为何能精准戳中当代人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