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南振中与大学生的心心相印
“大学生演讲要改进话语方式,力求让听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撰写演讲稿应学会‘还原感性’,多讲带有情节的真实故事,多讲活生生、典型的小故事,让听众首先接触到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思考,得出符合认识规律的结论。”
“大学生演讲要改进话语方式,力求让听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撰写演讲稿应学会‘还原感性’,多讲带有情节的真实故事,多讲活生生、典型的小故事,让听众首先接触到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思考,得出符合认识规律的结论。”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在2015年首次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有人说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大学就读指南,也有人说这是大学生自我修炼的葵花宝典。如此好书,更有人感叹“相见恨晚”。2025年4月,在本书出版十周年之际,南老师在原书六辑的基础上
大学4年看似漫长,其实只有1461天,按每天学习10小时测算,总共14610小时。假如半年不起跑,就会比别人少拼搏182.5天、1825个小时,将损失大学学习时间的八分之一;假如一年不起跑,就会比别人少拼搏365天、3650小时,将损失大学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
大学4年看似漫长,其实只有1461天,按每天学习10 小时测算,总共14610小时。假如半年不起跑,就会比别人少拼搏182.5天、1825个小时,将损失大学学习时间的八分之一;假如一年不起跑,就会比别人少拼搏365天、3650小时,将损失大学学习时间的四分之一
南先生1964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曾担任新华社总编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4月,南先生辞掉一切社会职务,回母校郑州大学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笔者自此结识南先生,并于2015年至2019年跟随先生攻读博士学位。蒙
4月11日,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南振中先生著作《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 封回信(增订本)》新书发布读书分享暨学术报告会在郑州大学举行。
4月11日,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南振中先生著作《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 封回信(增订本)》新书发布读书分享暨学术报告会在郑州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