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逝世4年,袁隆平墓前有一束特别的稻穗,侄子袁景辉:他的“杂交稻覆盖全球梦”不远了

袁景辉告诉记者,袁隆平生前不让侄子叫他伯伯,要叫“老袁”,“他喜欢我就是因为我爱捣蛋”。在袁景辉的描述中,我们仿佛又见到了那个“老小孩”的袁老,那个自称帅哥的袁老,那个炫耀自己手上有十个螺的袁老,那个被家人说是“西瓜粉碎机”的袁老。

帅哥 湖南长沙 袁隆平 景辉 杂交稻 2025-04-06 11:24  4

清明追思,不仅是缅怀

中国人重生贵死,对生命有着独特的敬畏。对逝者而言,生者的态度,是对其生命价值的评判。我们常说“盖棺定论”,所谓的“定论”,很大程度上就是当一个人去世后,活着的人对其是何种态度。

韶山 岳麓书院 袁隆平 清明 黄旭华 2025-04-05 10:12  4

武汉四中学子践行隆平精神,“博学农场”里续写“禾下乘凉梦”

清明风起,松柏凝翠。4月3日下午,武汉第四中学举办了一场庄重而意义深远的“传承隆平精神,播撒科学火种”主题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通过颁发“袁隆平特别奖”、参观校史馆袁隆平专题展区、开垦博学农场、播种农作

武汉 农场 袁隆平 隆平 丁宇 2025-04-04 13:30  4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省农科院清明追思袁隆平院士

活动现场,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整齐列队,神情庄重,向袁隆平院士铜像献花,并集体行三鞠躬礼,寄托对袁隆平院士的追思与敬意。袁隆平院士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科研精神,深深激励着在场每一个人。 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把根扎在土地里,把心用在科技创

院士 农科院 袁隆平 清明 袁隆平院士 2025-04-04 05:20  4

缅怀“稻田守望者”赓续“禾下乘凉梦”——“爷爷的水稻田”水稻守护志愿者2025年清明追思袁隆平院士

在袁隆平院士长眠的长沙唐人万寿园,一片片清新的绿草正随风摇曳。2025年3月30日上午十点,来自全国各地的“爷爷的水稻田”水稻守护志愿者代表齐聚“星稻田”造型的纪念碑前,以一场充满稻作文明仪式感的纪念活动,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致以最深切的缅怀。

院士 志愿者 水稻 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 2025-04-02 13:12  5

“老种子致富论”是忽悠!种植老种子,可能血本无归

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里,“老种子致富”的说法甚嚣尘上。自媒体号“菜花生”发文《种老种子有可能一夜致富,因为老种子资源真的不多了》,声称老种子稀缺珍贵,种植就能一夜暴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上,种植老种子不但不会发家致富,反而可能让你血本无归。那些所谓的“老种

杂交水稻 致富 粮食安全 袁隆平 粳稻 2025-04-01 10:35  5

每天扔掉半个西瓜的年轻人,却不知20年前的中国连剩饭都是奢望

“当你把半碗米饭倒进垃圾桶时,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最后一张粮证正在博物馆里发霉。”上海某网红餐厅里,三个00后女生正对着镜头吐槽:“这碗和牛炒饭居然要288?米其林大厨就这水平?”她们身后,服务员默默收走四盘只动了两筷子的东坡肉——这顿饭浪费的蛋白质,够1993年

粮票 西瓜 凤阳 袁隆平 剩饭 2025-03-31 16:48  6

别让我们的孩子只认识爱因斯坦,却不知道钱学森,邓稼先,于敏

这样的对话,在许多家庭里上演。从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童话故事、寓言传说占据了大部分,却唯独不出现这些改变中国命运的科学家。孩子们能说出白雪公主、孙悟空,却叫不出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于敏这些让我们能自由选择和平科学巨匠的名字,这是谁的错?

爱因斯坦 钱学森 邓稼先 袁隆平 于敏 2025-03-31 06:58  5

徐青峰丨定格中国精神

说它特殊,首先这是一组以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主角,表现“中国精神”的大型油画。其次,9位功勋大多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已经去世,或者因为工作性质等原因长期“默默无闻”。

袁隆平 徐青峰 油画 组画 李善阳 2025-03-28 14:39  6

徐青峰:定格中国精神

说它特殊,首先这是一组以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主角,表现“中国精神”的大型油画。其次,9位功勋大多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已经去世,或者因为工作性质等原因长期“默默无闻”。

袁隆平 徐青峰 油画 组画 李善阳 2025-03-28 14: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