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还记得60年代的双矿石收音机,当年你自制成功了吗?
后来有半导体收音机,矿石收音机不知哪去了,若保存,今或成收藏品。 矿石收音机,1960年普及,线圈自制,电容电阻易买,耳机高阻抗,天线高,地线深,湿土效果佳。
后来有半导体收音机,矿石收音机不知哪去了,若保存,今或成收藏品。 矿石收音机,1960年普及,线圈自制,电容电阻易买,耳机高阻抗,天线高,地线深,湿土效果佳。
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器,你还记得多少?那个年代,拥有一台电器就像拥有了一件宝物。时光荏苒,这些老物件成了我们记忆中的珍贵片段。
插图是一台FALCON(飞歌)品牌的小型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 。“FALCON”是过去常见的收音机品牌,这款小型半导体收音机通常可接收中波(AM)频段信号,像图中显示的540KHz就是中波频率刻度。过去,收音机是人们获取新闻资讯、音乐娱乐等内容的重要设备 ,在信
在群山褶皱的深处,羊角坳宛如一颗隐匿在晨雾中的明珠,若隐若现。那青石板路,历经岁月的打磨,泛着温润的光泽,顺着山势蜿蜒曲折,犹如大地书写的不规则年轮,最宽处也仅容两人并肩。土坯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向阳坡上,灰瓦的缝隙间,几簇野草倔强地探出头来,在料峭的春风中瑟瑟
墙上贴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招贴画,画里姑娘穿着碎花衬衫,小伙子推着自行车,连自行车后座上的铝饭盒都泛着光。
现在的农村,晚上路灯亮堂堂,广场舞跳得热火朝天,年轻人刷短视频、打游戏,日子过得跟城里没啥两样。可倒退五十年,上世纪70年代的生产队夜晚,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更没有智能手机,可那一代人的夜生活,却比今天更加“热闹”。
可最近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点不一样的事: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研究员用活体青蛙胚胎细胞拼出了能满地乱爬的“生物机器人”,这些小家伙没心脏没脑子,居然能自主搬运微型零件。
一台旧时光里的咏梅牌收音机,外壳泛黄,刻度盘和按键带着岁月痕迹。它曾接收无数广播,传递故事与旋律,静静摆放,似在诉说往昔的悠然时光。
在六七十年代的大集体时期,我国确实逐步构建起了部分工业体系,电力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开来。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手电筒竟被戏称为老百姓家庭里唯一的“家用电器”。这看似诙谐的表述,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物资,特别是电器产品极度匮乏的状况。这无疑是一种巧妙而又无奈的比
这是一台德重牌的收音机。收音机正面有调频刻度标识,涵盖FM(87 - 108MHz)、AM(522 - 1620KHz)、SW1(2.30 - 10.00MHz)、SW2(10.00 - 22.00MHz)等波段,可接收不同频段的广播信号。下方有调节旋钮用于调
我们新中国科技一路发展过来,这第一台收音机可是意义重大,就跟天上最早冒出来的启明星一样,一下子打开了大众听广播、听声音的新时代大门。新中国造出来的第一台完全国产的收音机,是南京无线电厂出的 “红星牌” 502 型五灯中短波广播收音机。这背后,全靠一帮科研人员费
前不久在本头条上谈到了,“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有爱好者说,使用带有显示屏的小型半导体收音机,特别费电!尤其是使用7号电池的小体积的半导体收音机,费电情况更为明显!俺在使用中,好像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是发表在《无线电》杂志1966年第4期P27上的一篇,如何制作一台,单双管两用来复式半导体收音机的文章。
朝鲜的手机叫阿里郎手机,阿里郎手机最高端的像素是105万,他们用的是什么系统呢?是早已经淘汰很久的安卓4.1操作系统。咱们现在是5000万像素,北棒是105万,最高的是105万像素。大伙儿可以去查去,有上亿的,是不是105万。那造人那简直了,那老模糊了,那等于
最初见到的耳机是半导体收音机上的,一根线,一个耳塞,只塞在一边的耳朵里。小时候觉得很神奇,仿佛它将小匣子里的声音一网打尽,而后聚齐了灌进你的耳朵里,旁人再不能分享,我老是联想到打散装酒时那只插入瓶中的漏嘴,虽然二者一点不相干。
最初见到的耳机是半导体收音机上的,一根线,一个耳塞,只塞在一边的耳朵里。小时候觉得很神奇,仿佛它将小匣子里的声音一网打尽,而后聚齐了灌进你的耳朵里,旁人再不能分享,我老是联想到打散装酒时那只插入瓶中的漏嘴,虽然二者一点不相干。
最初见到的耳机是半导体收音机上的,一根线,一个耳塞,只塞在一边的耳朵里。小时候觉得很神奇,仿佛它将小匣子里的声音一网打尽,而后聚齐了灌进你的耳朵里,旁人再不能分享,我老是联想到打散装酒时那只插入瓶中的漏嘴,虽然二者一点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