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去世,让陈望道感叹“文字何用”
1921年11月20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一篇深情而沉痛的悼念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这篇名为《对于范尧深君骤死的感想》的文章,出自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之手,他深情地缅怀了友人范尧生(又名尧深)的离世:
1921年11月20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一篇深情而沉痛的悼念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这篇名为《对于范尧深君骤死的感想》的文章,出自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之手,他深情地缅怀了友人范尧生(又名尧深)的离世:
1921年11月20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一篇深情而沉痛的悼念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这篇名为《对于范尧深君骤死的感想》的文章,出自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之手,他深情地缅怀了友人范尧生(又名尧深)的离世:
今天走在杭高校园内,会看到一段长长的甬道,步行其上,仿佛穿过了一段“时空隧道”。鲁迅、陈望道、马叙伦、夏丏尊、李叔同、朱自清、叶圣陶、丰子恺、潘天寿……觉醒年代的“一师”校园内,群星闪耀、群情激昂。
今天走在杭高校园内,会看到一段长长的甬道,步行其上,仿佛穿过了一段“时空隧道”。鲁迅、陈望道、马叙伦、夏丏尊、李叔同、朱自清、叶圣陶、丰子恺、潘天寿……觉醒年代的“一师”校园内,群星闪耀、群情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