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已久的布林肯,终于忍无可忍,对特朗普说了一句“真心话”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抨击,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下令对伊朗三处主要核设施发动打击是一次“错误”。NBC称,布林肯在文中表示,如果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没有撕毁奥巴马政府谈成的伊朗核协议,事态就根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抨击,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下令对伊朗三处主要核设施发动打击是一次“错误”。NBC称,布林肯在文中表示,如果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没有撕毁奥巴马政府谈成的伊朗核协议,事态就根
当地时间6月26日上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德黑兰发表电视讲话,祝贺伊朗人民战胜了以色列这个“伪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还“给了美国一记重重的耳光”。
特朗普政府最后到底还是派出美军,侵略,并且炸掉了伊朗最重要的核基地福尔多,先来看看具体的情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6月21日晚上,也就是北京时间6月22日早上宣布,美军已经成功袭击了伊朗境内3处核设施,对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等核设施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袭击”,他
可专家们一看现场,懵了。按理说核设施被炸,周围应该有放射性污染吧?结果啥都没有。更奇怪的是,这么大规模的轰炸,7架B-2轰炸机投下14枚巨型钻地炸弹,居然没死一个人。这就像你用大炮打蚊子,结果连蚊子毛都没碰到。
美国用B-2隐形轰炸机向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核设施扔了六枚“碉堡克星”巨型炸弹,还发射了30枚战斧导弹。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布:“伊朗的关键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美国将于下周与伊朗举行会晤,但对美国轰炸伊朗三处主要核设施后是否有必要达成外交协议表达疑问。
特朗普当天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北约)峰会时,被问及伊朗铀浓缩计划时表示“军事上不会允许”。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当地时间24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抨击,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下令对伊朗三处主要核设施发动打击是一次“错误”,既“不明智”也“不必要”。
6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称,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
伊斯拉米在经由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的声明中说,伊方正在评估军事打击造成的损失,已经采取必要举措。“重启计划已经提前准备好,我们的策略是确保生产和服务不会中断。”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4日在致伊朗人民的公开信中表示,经过伊朗人民英勇抵抗,这场由以色列挑起、持续12天的战争宣告结束。同时,他要求各机构从即日起把精力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编者的话:持续了12天的以伊战局突然发生重大转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后,以伊双方24日又爆发短暂的激烈冲突,但相继都表示“全面停火”。不过,各方宣布“全面停火”之后,局势再次发生反转。以色列军方24日说,侦测到伊
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情报分析认为,这场大规模空袭虽然对福特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等核设施造成了严重表面破坏,但地下核心区域依旧基本完好,伊朗核计划整体上只是被延缓几个月。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美国东部时间23日(北京时间24日)在社交媒体上说,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伊朗和以色列24日均表示接受停火。以下是以色列13日凌晨对伊朗境内核设施和军事目标实施“先发制人打击”以来的时间线:
编者的话:持续了12天的以伊战局突然发生重大转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后,以伊双方24日又爆发短暂的激烈冲突,但相继都表示“全面停火”。不过,各方宣布“全面停火”之后,局势再次发生反转。以色列军方24日说,侦测到伊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23日(北京时间24日)在社交媒体上说,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伊朗和以色列24日均表示接受停火。以下是以色列13日凌晨对伊朗境内核设施和军事目标实施“先发制人打击”以来的时间线:
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称,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并表示“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已不存在”。
6月21日至22日,一场代号“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震动中东——美国空军出动7架B-2“幽灵”隐形轰炸机,配合俄亥俄级核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伊斯法罕三大核设施实施了“历史性打击”。这是美国首次实战使用GBU-57/B“大型穿甲弹”(
在空袭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特朗普就在社交网站上公开宣称“美国的袭击非常成功”、“伊朗核设施已被彻底摧毁”;而在当地时间23日,白宫行为秘书卡罗琳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然而,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美国投掷了六枚钻地炸弹用于袭击伊朗福尔道核设施,美国还向伊朗其他核设施发射了30枚“战斧”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