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捐赠618张照片后诚心道歉,恶心一幕出现 张纯如那句话真对
8月的南京,28岁的法国青年马库斯,跨越半个地球,从巴黎飞来中国,怀中紧紧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封存盒,里面装着618张泛黄的老照片。
8月的南京,28岁的法国青年马库斯,跨越半个地球,从巴黎飞来中国,怀中紧紧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封存盒,里面装着618张泛黄的老照片。
从最初的质疑声到照片真实性的反复争论,而捐赠日本侵华罪行照片的马库斯也常遭遇网暴、死亡威胁。
3月25日,大门高子(右)与南京紫金草童声合唱团团员一同将二维码图标系在“和平音乐树”树干上,人们可以扫码收听歌曲《和平的花 紫金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供
当地时间2025年8月8日,日本前国脚本田圭佑在社交媒体转发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的谎言”的相关言论,并表示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马库斯的外祖父是一个个普通的外国友人,享受着中国的美食,欣赏着大好河山,可谁能想到日军的残暴行为,彻底打破了这份美好。
电影《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上映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凭借一路上扬的票房成绩,该片登上八月首周末全球票房榜榜首,目前国内总票房即将突破22亿元。在南通,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只要发布抵制《南京照相馆》的评论,就能获得2元钱,人气越高收入越高!”
近日,日本前国家足球队成员、曾效力于多国联赛的著名球员本田圭佑,在社交媒体上就其早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公开道歉,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牵动中日两国舆论,也折射出日本社会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的深层矛盾。
2004年11月9号,美国加州洛斯盖多斯一处挺偏的公路边,一声枪响划破了清晨的薄雾,36岁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把黑色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了扳机,滚烫的子弹穿过头颅,带走了她所有的痛苦和坚持,也留下了一个到今天还让无数读者心口发紧的疑问:她到底被什么逼上了
八国联军曾经瓜分中国,英法俄美个个手上沾血。可百年过去,唯独对日本的恨意如刀刻骨,挥之不去。
最近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引发关注,荧幕上的历史底片呈现了日军相关军事行动的史实,引发众多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其震撼人心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国内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佳作。可令人愤慨的是,影片的走红却刺痛了某些境外势力,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的神经,他们发动了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抹黑行动,试图扭曲历史、误导舆论。
从历史层面来看,《南京照相馆》取材于侵华日军的真实罪证影像,以 1937 年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通过一家照相馆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日军暴行照片的故事。电影的出海,意味着将这段沉重且真实的历史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让世界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南京大
2022年8月,一位美国小伙偶然得到了一本特殊的相册,可他翻看相册时却发现里面有大屠杀的照片,还有许多地方标注了“Nanking”的字样。
近日,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定,《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入选“CSSCI(2025-2026)来源期刊”。这是杂志继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
2004年11月9日,在加州洛斯盖多乡间公路上,36岁的张纯如被发现死于车内。警方报告称其“用古董手枪自尽”,然而,这一结论却充满了疑点。
这就是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剧情。日本人在南京至少屠杀了30万无辜平民,却伪装成中日友善。他们一边拍下残忍杀人的照片,一边禁止这些照片流出,反而伪造出中日友善的照片,谎称对我们的同胞非常友好,也借此在后来的审判中以“没有证据”为理由,矢口否认自己犯下的罪孽。
1937年冬,日本军队攻下南京后展开大屠杀,数十万无辜死于非命。这场惨烈事件到底源于什么?野蛮冲动?军事命令?还是系统运作的结果?真相并不简单。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江苏4个陈列展览榜上有名,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新四军纪念馆“铁军忠魂——新四军历史陈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
2025年下半年,电影《南京照相馆》算是杀出了重围,成了最大的黑马。上映后口碑票房一路看涨,眼下票房已经破了17亿,还在噌噌往上涨,官方估摸着最终能到33.25亿。这片子把当年那段血火交织的历史搬上银幕,就是想让人别忘了过去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