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在路上——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城北路校区八年级研学之旅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行走的课堂。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5月13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城北路校区八年级的同学们前往大王庄红色教育基地和洪泽湖湿地开展以“国防教育,自然探索”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行走的课堂。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5月13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城北路校区八年级的同学们前往大王庄红色教育基地和洪泽湖湿地开展以“国防教育,自然探索”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划《@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视频及系列独家深度访谈,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携手南京师范大学知名校友,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从南师
@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啦!5月 8日,距离 2025 年高考还有 30天,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办联合扬子晚报推出重磅策划,由南师大党委书记王成斌领衔,邀请南师大校友、江苏省内 16 所名校的党委书记、校长组成 “超强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
@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啦!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划,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领衔,携手江苏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校友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从南师校园走出的教育领航者,正将南师
力争到2027年鼓楼教育强区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重磅推出四大工程十六项行动,与企业、学校签约共建设立发布两大专项基金,上线“鼓楼区人工智能教育赋能中心” ……2025年4月12日,鼓楼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全面部署教育强区建设新路径。
集体备课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凝聚,更是教育情怀的传递。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南师附中高淳学校七年级英语组于4月2日校图书馆内开展了432范式下融入小组合作的集体备课活动展示。本次备课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课堂范式创新及学生思维培养
为增进两校情谊,进一步加强宁港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3月26日,来自香港方树福堂基金方树泉小学的研学团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分为欢迎仪式和参观学校两个部分。
布里斯托大学的BSc Education Studies专业探讨教育如何促进社会和个人的改变。学生将探索从幼儿到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的学习方式。
春风送暖万物苏,教研深耕正当时。3月20日,高淳区小学科学“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学——基于观察与描述的形象思维发展(低年级)”主题研训活动在南师附中高淳学校小学部成功举办。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研训员陆璐老师,南师附中高淳学校专职教师,区各校科学专职教师,二师
3月10日至12日,第68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CND)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其间举行了2025年度青年论坛。由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推选的青年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任思睿,从全国26个省份的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作为国家禁毒办在全国选拔推荐的两名青
春风送暖,爱意绵长。在第115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南师附中高淳学校小学部特别策划了“花开有声 感恩有‘她’”主题教育活动,邀全体师生与家长共赴一场温暖的感恩之旅,用行动传递爱,用真心致敬生命中每一个“她”!
3月10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成功举办了“十四岁,我已长大”青春仪式三部曲之一的植树活动。在温暖的阳光下,校领导、八年级全体师生、党员教师及家长代表齐聚一堂,通过“植此青绿”这一创意活动,将青春誓言寄托于新芽破土的生机之中,为十四岁成
3月10日,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校园足球场上,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爱心,同学们翘首以盼的第16届“爱满新城 ‘益’路有我”爱心义卖义演活动在这里火热开展。
“我在南师大度过了4年的大学生活,这里也是我的就业首选地。”12月24日,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南京师范大学海外英才恳谈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的朱瑞博士回到母校,感到兴奋的同时也被学校和南京市满满的揽才诚意所打动。
追寻教育之光,争做新时代好老师!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新时代教师风采,在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即日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融媒平台上线“星光建邺·新时代好老师”融媒体专栏,讲述他们的教育故事,传播建邺教师风采,让更多星光好老师被看见、被关注。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千四万永流芳,口述薪火绽光芒”项目组奔赴江苏各地,展开深入走访调研,探索“四千四万”精神在江苏的生动实践。项目组成员探访了南京、宿迁、无锡、镇江、泰州等地,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口述史资料,为研究“四千四万”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