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火急求“处方”!5国官员携专家来汉
因面临刺网缠绕、栖息地破碎化、低繁殖率等多重威胁,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长江江豚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研究”等保护措施,实现该种群数量历史性止跌回升。
因面临刺网缠绕、栖息地破碎化、低繁殖率等多重威胁,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长江江豚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研究”等保护措施,实现该种群数量历史性止跌回升。
6月1日,由河北博物院与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鲸奇世界”展览将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2号厅开展。展览采用沉浸式体验方式,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科普化呈现鲸豚进化史及其与人类的文化关联。
6月1日,由河北博物院与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鲸奇世界”展览将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2号厅开展。展览采用沉浸式体验方式,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科普化呈现鲸豚进化史及其与人类的文化关联。
两支5米多长的蓝鲸下颌骨标本、体积庞大的抹香鲸肾标本、成人双臂合拢都抱不过来的蓝鲸心脏模型……6月1日,“鲸奇世界”展览将在河北博物院展出,展览采用沉浸式体验方式,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科普化呈现鲸豚进化史及其与人类的文化关联,与观众一起共赴深海之约。
Tokitae(Toki)曾是圈养虎鲸中最长寿的个体之一——她被捕时才4岁,在狭小的池子里生活了53年,进行过3万多场表演。2023年3月,水族馆宣布将为她安排放归,她不仅能回归野外,还有可能时隔半个多世纪与妈妈重逢。
近期,北海市涠洲岛西南海域出现了众多海豚,场面颇为壮观,很快便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大家对这些海豚是从何而来、属于何种种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们将逐一为大家揭开这些谜团。
鲸目动物(Cetacea)是海洋哺乳动物中高度特化的类群,其演化历程可追溯至约5000万年前的陆生偶蹄类祖先。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标准,现生鲸目分为须鲸亚目与齿鲸亚目。
▲上图:4月25日下午,辽东应急救援联盟蔚蓝蓝天救援队队员潘日升、宋雷在辽宁大连傅家庄海域巡逻时,发现一头体长超过1.5米的死亡东亚江豚漂浮在海面上。图源:今晚报
五十岁的人生,是半程山水的沉淀,也是后半场修行的开端。有人守着存折上的数字惶惶度日,有人散尽家财换得内心丰盈。真正通透的人懂得:攥得越紧的财富,越容易从指缝溜走;换成心头的底气,才能筑成余生堡垒。
随着天气渐热,动物界中的一位成员的“泡澡”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是几乎全身淹没在水中的泡澡,只把眼睛和耳朵露出水面。这位成员就是河马。河马看似威武雄壮,整日悠闲地泡在水里,但其实它们生活得相当不方便,因为它们水陆两不栖:既不会游泳,也不吃鱼,因此无法长时间待在水里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背景图:北太平洋露脊鲸。摄于加拿大。©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本文约1500字,阅读约3分钟
鲸豚搁浅(Cetacean Stranding)是指鲸类(如鲸鱼、海豚等)因某种原因离开水域,被困在沙滩、浅滩或海岸线上,无法自行返回深海的现象。搁浅可能是单只个体,也可能是大规模的群体搁浅(Mass Stranding)。
1月18日,海南一沙滩惊现一头巨型鲸鱼尸体,引发关注。目击者称,鲸鱼已经腐烂,味道很重。19日,记者从港区派出所获悉,该鲸鱼不是抹香鲸,且已被渔政部门做无害化处理。
这张照片记录了2018年那场令人心碎的事件:虎鲸妈妈Tahlequah背着死去的幼鲸游了17天。Tahlequah的举动引发了全球对虎鲸保护的关注。摄影:Kelley Balcomb-Bartok
鲸豚类动物,作为河流和海洋中的“声波专家”,它们依赖声音进行交流、导航和觅食,但船舶的噪音却打乱了它们的正常生活。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作者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一头中华白海豚。©摄影:王敏幹(John
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体噪音污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正严重干扰鲸豚类的声呐功能,使它们无法正常获取信息。随着全球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河流、港湾、海洋中的噪音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船舶产生的噪音,已经成为对海洋生态环境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鲸豚类动物,作为河流和
12月5日(采访),浙江杭州,海豚搁浅钱塘江,三位赶潮大哥合力救助。“它很有灵性,一直不肯走。”鲸豚专家:不排除二次搁浅可能性。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工作组近日应邀向2025联合国海洋大会提交了针对大会声明的实质性意见。绿会海湿组的建议聚焦于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污染防治以及海洋与气候、生物多样性协同作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