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600余岁的城墙“打补丁”:东大学子用科技给文化遗产 “整活”!
2025年4月开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心至‘缮’·垣脉东南”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南京明城墙展开系列实践、科普、美育劳育活动,探索新时代高校专业育人与文化传承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2025年4月开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砼心至‘缮’·垣脉东南”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南京明城墙展开系列实践、科普、美育劳育活动,探索新时代高校专业育人与文化传承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推动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城市工作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
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化遗产内容以数字形式保存、处理和传播。其中包括对文物、古遗址、传统技艺等实体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数字存档和虚拟展示,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带来了诸多优势。
8月5日,记者从和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了解到,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援疆主题展示活动”目前正处于紧张筹备阶段。此次活动以“人民的非遗 文化的瑰宝”为主题,将在和田地区约特干故城景区
据介绍,“内江市中医医院张氏针灸疗法”是川南针灸流派的优秀代表之一,以“浅刺、透刺”为特色,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采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辨证施针,如毫针、电针、耳针、水针、梅花针、浮针、腹针、微创穴位埋线、火针、艾灸、穴位贴敷等,治疗颈肩腰腿痛、痹症、中风偏
为深入贯彻7月10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熊澄宇教授率领课题组一行,于7月21日至25日来杭开展“以文化遗产推动文明对话的杭州实践”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发掘杭州作为国家首批
自然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纽带,是民族精神凝聚的根基,更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它们镌刻着岁月的印记,诉说着文明的故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人类历史的苍穹之上。从雄伟壮美的万里长城到典雅秀丽的苏州园林,从巍峨磅礴的泰山到幽静深远的武夷山,这些世
随着“暑期”模式开启,晋祠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开启一段别具一格的“文化消夏”之旅。据统计,8月2日,该馆游客接待量达2.47万人次,门票收入122.13万元;8月3日,游客接待量达2.58万人次,门票收入126.20万元,已连续两日打破非黄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深化我市人民群众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近日,“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
6月22日,中国—中亚合作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大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遗产署第一副署长图尔苏纳利·库齐耶夫发言表示,乌中关系历史渊源深厚,两国交往不仅是外交层面的合作,更是一段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共鸣史诗。他指出,乌兹别克斯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根据前不久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专业代码:130103T)属于“艺术学
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话,深入“烙画”技艺工坊学习,逛非遗市集体验“压花”等手作技艺……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活动——2025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塑三文化创意园文化广场启动。
活动以浙东运河为纽带,联动杭州、绍兴、宁波三地文化资源,通过融媒直播、实体卡片发布、研学路线推介等创新形式,展现运河千年文脉魅力,推动浙东运河文化带协同发展。
当朝气蓬勃的青年遇上千年传承的非遗技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天,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师100余人走进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长沙),开展“让青春赋能非遗 让非遗融入生活”——长沙市雨花区2025年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主题活动。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玉萍,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夏晓勤,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研究馆员郭青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所所长张治强,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青木信夫,泰国暹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山河晋谣·变化中的遗产”项目团队联合“山河晋谣”传播计划项目组、山西科城能源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变化中的遗产‘洞见变迁·气候变化下的石窟探秘’公益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公众参与,了解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对脆弱石窟寺遗
昨天,由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上海图书馆藏稿钞珍本丛刊》(全七十册)首发座谈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这部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重大古籍文献整理出版成果,影印刊布了上海图书馆馆藏稀见稿本、钞本珍籍近百种,为学界与公众揭开了一批深藏库中的文化遗
6月11日,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银川举行。会议听取了协会筹备工作报告,宣读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贺信》,先后审议通过协会章程、第一届会员大会选举办法、会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大会选举万亚平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选
6月10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人文考古书店协办的2024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宣传展示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宣传展示活动章程》,来自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的专家评委,经过审阅图书、综合评议和投票推荐,从入围终评的50种图书中评
展览以“工作回顾”和“工作成果”两个关键词作为内容主线,将展区划分为上下两篇,全面回顾、总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开展十年来的历程,展示丰硕成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