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4) “冠绝一世”王国维
1921年初,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积极倡导下创建研究所国学门,蔡元培亲任所长,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北大教授沈兼士任国学门主任。所聘教授除本校名师,还聘请社会上名声显赫的鸿学硕儒罗振玉、王国维为通信导师。此举开创了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问的先河,
1921年初,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积极倡导下创建研究所国学门,蔡元培亲任所长,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北大教授沈兼士任国学门主任。所聘教授除本校名师,还聘请社会上名声显赫的鸿学硕儒罗振玉、王国维为通信导师。此举开创了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研究机构专门研究学问的先河,
“人生在世,常恐岁月蹉跎,未顾眼前流光。”王国维有言,人生三境界,最难得的,是看见自己的当下。在这个快节奏、浮躁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追赶未来,彷徨过去,却时常忽略了——我们真正能握住的,其实只有今天这盏灯火。
历史语境与理论雏形西方文学理论中"纯文学"(Pure Literature)概念的形成,根植于19世纪宗教与伦理对文学创作的干预争议。法国"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运动成为重要转折点,戈蒂埃等作家通过强调文学的审美自主性,推动了纯
《人间词话图解详析》由王国维所著,2014 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该书选用了完备的《人间词话》手稿本,是王国维关于诗词美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以传统词话形式,融合西方哲学、美学思想,提出了“境界说”等核心观点,对诗词的创作、审美、鉴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独
中国文学的星河璀璨千年,词之一体,至五代北宋而登峰造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拈出 "境界" 二字,如羚羊挂角般道破词学天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这寥寥数语,宛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维度,让我
18.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比喻为:
考察当代世界的异文化互通意识,中国现代美学家的相关论述是合适的案例。王国维开创性地引进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等西方美学思想,并且仿佛不证自明、自信地用其分析《红楼梦》等中国文艺作品,这是基于心中有关中西文明可以异文化互通的“世界学术”信念。蔡元培同样相信中西文化可
学界对《切韵》展开热烈讨论,这样的一个学术局面,正是由《唐写本切韵残卷》的印行开启的,如果从这样的一个学术史来看,王国维录写的这一册《切韵》,就不能不说相当珍贵。
“分享美好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希望更多人活出美好的生活状态,为大家分享的是爱的美好、是为懂的人们而做,我不需要支持、不要误读!”
不要去追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会有一批骏马供你挑选。
其实,七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的人与事,早已经成了“历史”,透过发黄的旧报纸、重新出版的日记和种种回忆录,纷纭的、没有头绪的事件,不时呈现在眼前,看上去杂乱无章,又朦朦胧胧。
刘浦江(1961年8月-2015年1月6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同事的邓小南教授曾评价说:浦江是如今世上不多的理想主义者,更是孜孜以求的实践者。他以自己53岁的一生,以自己的学业成就、学术精神、学人气质,呈现出“学者”二字的真切意涵。本文为刘浦江教授关于
任何王国维研究都需提到叔本华,本节的新出发点在指出王氏的叔本华哲学乃受“世纪末”仲介化者。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理念的世界》(Die Welt alsWille und Vorstellung)发表于1818年,乃马克思的出生年,属黑格尔同期的哲学家,但却一直被
张园是一座占地约有二十亩的园子,中间有一座天津人称之为八楼八底的楼房。 这是前清驻武昌第八镇统制张彪做游艺场用的地方。 武昌起义时,张彪吓得连官印也不要了,带着他的金银财宝和家眷溜到天津,在日本租界里当了寓公。 我刚住进了张园,这位前清的“名将”,坚决不收房钱
近期接连见到两篇研究胡适的文字:张书克先生的《胡适参加了哪次朱自清追悼会?》(“舒克评论”公众号2025年2月21日),马文飞先生的《胡适如何悼念朱自清?》(“胡适评论”公众号2025年3月18日)。根据两文的梳理,朱自清逝世后,北京先后举行了遗体告别(入殓)
暮春的江南,细雨如丝,柳絮纷飞,一池春水被风拂皱,泛起粼粼微光,远处,一对白鹭掠过水面,翅膀划开薄雾,宛如一首无声的情诗。
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社会各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与宁波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宁波社科讲坛联合推出“名人名典”系列讲座。讲座内容为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文化名人或
王国维在近代中国学术的灿烂星空中,是一颗极为耀眼的星辰。清光绪三年(1877 年),他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儒生家庭,字静庵,号礼堂、东海愚公等。年少时,王国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被赞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早早在当地崭露头角。
王国维和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人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他在中国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和考古学领域均有卓著成就。他本人精通英文、德文和日文,而且在研究宋元戏曲史时独树一格。他巧妙利用西方文学原理来批评中国的旧文学。他的著述等身包括海宁
多好的一幅画面,多么简短的对白,两个人就在这一问一答间道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表达出了人生的真谛。我想快乐可以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同时又何尝不能成为期货人的最高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