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7年!我们离下一次大地震有多近?如何有效避险?
17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瓦砾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记得八方驰援的感人身影,记得废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伤痛中涅槃重生,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重新绽放。
17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瓦砾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记得八方驰援的感人身影,记得废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伤痛中涅槃重生,一栋栋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重新绽放。
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时,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更有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房子被毁,车子被砸,尽管地震已经过去17年,依旧历历在目,造成的影响更是刻骨铭心。
今天(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灾害发生时,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必备技能。
今天(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灾害发生时,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必备技能。
腾讯QQ近日宣布,其地震预警功能已正式面向全国用户开放。此前,该功能仅在四川地区上线,并在过去一年内成功推送了78次地震预警,惠及13.5万人次。
5月12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针对公众关注的地震预警问题,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进行了解答。
2025年3月28日,缅甸实皆省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然而,国际社会对此次地震的震级与震源深度的测定却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测定为7.7级、震源深度10千米;中国地震台网则测定为7.9级、震源深度30千米。
这条裂痕不光能从卫星图上看到,相关机构的观测显示,实际地下断层破裂长度可能达到了惊人的500公里以上,甚至有学者认为超过600公里!
自有地震测量记录以来,就没有发生过9.8级地震。最大的地震记录是1960年智利地震,震级为9.5级。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约160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啸,影响了太平洋沿岸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缅甸大地震可能不止7.9级,地动山摇的强震区竟然绵延超过500公里,这个距离比广州到南宁、昆明到贵阳、南京到武汉都要长。为什么会这样?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家好,这里是中气爱怎么说。
**亚洲地震特点**:环太平洋与喜马拉雅带地震活动最频繁,海啸、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加剧损失。
凌晨1点21分,还没有入睡的我突然听到手机的预警,提示地震波已到广阳,请采取措施,而且特别提醒不要乘坐电梯。身处廊坊市内,虽然对于地震的感觉不太一样,我居住18楼,只有轻微晃了一下,后面就没啥动静了。而楼下的人说是感觉到了两次晃动。
今日1时2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1时25分又发生2.9级地震。截至目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破坏发生,但震感明显且范围广。河北石家庄、廊坊、雄安新区,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区有震感。(此前报道)
从中国的西藏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从加勒比海到印度洋,地震的震中似乎无处不在。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感知也在不断升级。过去,地震只会在人们的记忆中占据某些历史节点。
1960年5月22日,智利南部海岸线被一场人类史上最强大的地震撕裂。这场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7.8万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引发的海啸横扫太平洋,甚至波及日本和夏威夷。这场大地震最初的震级被误判为8.6级(美国海岸与大地测量局(USCGS)的早期公报中曾标注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网络在重点预警区首报用时平均仅需7秒,在一般预警区首报用时10至30秒,能够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为目标用户争取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2025年2月9日,加勒比海海域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引发了广泛关注。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当地时间2月8日18时23分(北京时间2月9日7时23分),加勒比海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1月26日7时38分,台湾台南市发生5.1级地震,此前,自1月21日嘉义县大浦乡发生6.4级地震后,南部地震已超100多起。近来台湾地震频发,专家称,不排除未来有较大规模地震密集发生可能!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造成严重破坏,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祝灾区同胞早日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活。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中国地震台网对外发布的信息是:6.8级地震,但美国发布的数据是7.1级地震,因震中离尼泊尔边境只有60多公里,经过一些媒体报道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持续调度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震情跟踪和趋势研判,及时产出推测地震烈度分布图、地震破裂过程分布图、重点救援建议区域图等专业图件,迅速派出现场工作队紧急赶赴震区,开展现场应急流动加密监测、灾害调查、烈度评定等应急处置工作,为抗震救灾提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