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郑洞国会见萧华时,提出3个要求,萧华:放心,都答应你
要是问郑洞国人生中最焦虑的日子,那想必一定是1948年长春战役末期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郑洞国,不仅面临着必败的结局,还面临着麾下主将的分化。
要是问郑洞国人生中最焦虑的日子,那想必一定是1948年长春战役末期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郑洞国,不仅面临着必败的结局,还面临着麾下主将的分化。
一支队伍正悄然逼近敌阵,数不清的枪口静静地等待着即将爆发的怒火,而这些枪口背后的,是被誉为“地表最强火力”的志愿军50军。
郑洞国是一个经历过许多战争的将军。他1903年出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他曾是一位非常坚定的国民党将领。可到了1948年,他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很惊讶的决定——在长春投降了共产党。一个原本誓死效忠“党国”的老兵,为什么会转变立场
在抗战烽火中,他们是被日军称作“南蛮铁军”的硬骨头;到了内战场,却成了蒋介石口中“扶不上墙的烂泥”。
五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曾有过这样感人至深的一幕: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前往50军坚守的汉江南岸阵地查看战情,得知3万人的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二时,不由痛心疾首的质问军长曾泽生为何不向志司早作报告,而曾泽生的回答既斩钉截铁又意味深长:
《跨过鸭绿江》里的曾泽生将军,坚毅,果敢,把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军长的角色演的非常逼真,一个真正的铁血军人。他就是左百学,1966年出生于山东,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