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耀文:文书、权力与关系:唐宋疏奏“留中”的政治史考察|202503-113(总第3032期)
唐宋君主在中枢决策与政务运作中的角色不断强化。疏奏“留中”的表征是中断信息传递、搁置政务议题,实质是君主政务决策专断权的落实、是决策结果的呈现,展现了君主驭政方式的变化。君主通过控制疏奏“留中”与“付外”的时机和节奏,将权力渗入文书流转的过程,引导政务议题、主
唐宋君主在中枢决策与政务运作中的角色不断强化。疏奏“留中”的表征是中断信息传递、搁置政务议题,实质是君主政务决策专断权的落实、是决策结果的呈现,展现了君主驭政方式的变化。君主通过控制疏奏“留中”与“付外”的时机和节奏,将权力渗入文书流转的过程,引导政务议题、主
今天介绍当代诗人阮退之的17首好诗,这些诗首首精妙,堪比唐宋诗人。你觉得他的诗水平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礼制与军事的双重影响,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营国传统。中唐以来武人握有愈来愈大的政治权力,五代的都城实质上是藩镇割据的中心,都城规划首先考虑军政需求,营国传统乘势而起。为了适应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武官治国的新形势,五代宋初
儒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其中唐宋之际的变革尤为明显。唐宋之际的儒学变革指汉唐儒学转型为宋明理学,这种转型可以通过儒学涉及的相关内容体现出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唐代的韩愈和李翱、宋代的程颢和程颐得以体现。
关于唐宋武庙,网上经常出现许多争论。比如,到底是六十四人还是七十二人?诸葛亮是否入选唐武庙?关张二将为什么被移除武庙?诸如此类的话题。下面就给大家正本清源,详细介绍唐朝武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到宋朝后的一些变化。除了帮助大家搞清楚武庙里面都祭祀了哪些名将,也可以
提要:唐宋之际书籍形态的写刻转型,导致了文本流通模式由零散到完整的转向。写本时代别集的种种形制特征,如“姓名+集”的制名方式、以传为序的集序风格,以及每卷之前附有目录,篇题之下标注数量或次第等,其实均有应对零散式文本流通环境的功用,并在完整型文本样态的刻本中逐
刘子健(1919年—1993年),自号半宾居士,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毕业于中国大学,二战后曾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史料专员,后留学美国,于匹兹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匹兹堡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曾发起成立“宋史座谈会”,参与创办
在华夏文明灿烂的诗词星河里,大唐诗歌与大宋词章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两个时代的文学创作者时,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浮现眼前:同大唐诗人相比,大宋词人中涌现出了更多影响政治的高官甚至是政治家。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机缘与社会因素?是政治体
公元9世纪的禅宗道场里,德山宣鉴手持木棒,临济义玄一声断喝,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最富冲击力的教育场景。这种看似暴力的“棒喝”,实则是唐宋禅师对认知逻辑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文化繁荣的高峰,教育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诗词经史等文化内容在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宣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古老的姓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起源、演变及在中国社会中的分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对宣姓的起源、演变、分布、名人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姓氏的历史脉络。
本次展览是辽博首次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全覆盖展厅,以辽博馆藏唐宋时期国宝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秋窗读易图》《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瑞鹤图》为创作原型,设置《洛神赋图》动画展示区、洛水伊人区、罗衣暮春区、秋窗读易区等十大特色展区。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唐太宗专门设立了“知春官”,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提醒农民搞好春耕生产。唐诗人杜甫在《洗兵马》一诗中就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春耕生产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有诗曰:“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
公元7世纪初崛起于雅砻河谷的悉补野部落第三十二代首领松赞干布先后征服其他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大部区域,建立了吐蕃地方政权。
当天,郑州市中铁・泰和里唐宋梦华内街,“见郑欢喜・大美非遗”市集在此热闹开市。来自全市40多家非遗项目传承人,携各家匠心之作、一字排开,宣传、展示非遗作品以迎接新春到来。
12月31日,郑州二七区中铁·泰和里主题街区,一场全新潮酷的跨年“社交趴”即将上演,浪漫和仪式感兼具的“泰和里跨年奇妙夜”期待满满,这个处在市中心还免费的“宝藏街区”,来这里怎么玩?玩什么?干货来啦!
2024年12月15日,一场聚焦于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的学术交流盛会在山西省长治市盛大启幕。此次盛会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探索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精神底蕴、美学价值与社会功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索更多可能性。
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于12月15日在山西省长治市举办,配套展览“遗珠——八至十一世纪中国唐宋木构建筑的标识”也同时开启。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立足于文物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旨在探索中国早期木构
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将于12月15日在长治市开幕。届时,“遗珠——八至十一世纪中国唐宋木构建筑的标识”配套展览也将同步开启。
2024年12月15日,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学术交流会”将在山西省长治市启幕,配套展览“遗珠——八至十一世纪中国唐宋木构建筑的标识”也同时开启。该会议将立足于文物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旨在探索中国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