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当初反对王贻芳提出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美国便是前车之鉴
杨振宁院士此番立场如磐石,即便面对中科院同仁的分歧,亦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反对王贻芳院士提出的中国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之议。他的理由朴素而有力:两千亿之巨,绝非小数,美国那失败的粒子对撞机项目便是前车之鉴,两百亿美元最终化为乌有,如同石沉大海。
杨振宁院士此番立场如磐石,即便面对中科院同仁的分歧,亦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反对王贻芳院士提出的中国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之议。他的理由朴素而有力:两千亿之巨,绝非小数,美国那失败的粒子对撞机项目便是前车之鉴,两百亿美元最终化为乌有,如同石沉大海。
中微子,最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之一。每一秒都有上万亿个中微子在穿越我们的身体,但我们浑然不知。
中微子,最难以琢磨的基本粒子之一,每一秒都有上万亿个中微子在穿越我们的身体,但我们浑然不知。更神奇的是中微子的质量。曾经理论界都认为中微子的质量为零,但到了1998年,人们发现中微子其实是有质量的,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因此获得201
犹记得,去年有美媒关注到中国正在地下深处修建一座针对中微子的超级探测装置,称其将比现有同类探测装置都更灵敏时,中科院专家发声认领的那句——“我们干的,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