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啊,就如一件破烂不堪的长衫,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早就不合时宜,只是我们自己还念念不忘,不肯脱也不肯换。
网络上师生冲突的舆情连续不断,许多老师都在哀叹-师道尊严-不存,老师的自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其实啊,就如一件破烂不堪的长衫,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早就不合时宜,只是我们自己还念念不忘,不肯脱也不肯换。
时代变幻和社会的发展,早就很清晰的给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教师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在职业上获得尊重的方法也与传统大相径庭,凭一袭破旧的长衫就想获得社会和学生的尊重,那不仅仅是痴梦,更是笑话了。
那么,构建-师道尊严-的核心元素,现在到底发生了哪些本质转变呢?一、 教师已经不再能成为一个地方知识文化的唯一象征。
旧时代,在文盲占大多数的社会中,一个能识文断字的-先生-,自然就成了百姓眼中的文化人。
到了近现代,学校和老师依然在知识和文化层面处于绝对领先的地步。
即使到我读书和工作初期的七八十年代,学校和老师还是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人民大众在经济、知识、文化活动方面求助的主要对象。
再加上传统的尊师重道意识还十分浓厚,老师虽然经济地位不高,但还是能获得一定的职业尊重。
到现在,虽然我们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但本科生、研究生在整个社会已经不再稀缺,不再是老师才独有;知识文化的普及,使我们拥有的文化知识不再被仰视;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使我们在除了教育的其它行业中不再被需要。
凡此种种,使老师再也成不了人群中的焦点和核心,仅凭教师这个身份,再也不可能获得超越众人的尊重。
二、 教师已经不再能在师生关系中拥有等级性权威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其实是社会等级制度在师生关系中的体现,强调的是学生对老师的绝对尊重和服从,同时老师对应的,也有-爱生如子-的要求。
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老师的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也是保护文化-道统-的需要。
到现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平等、民主意识,提倡的是亦师亦友共同进步模式。
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失传统礼节教育熏陶。
还有,教育本身已经成为服务业的一部分。
多种因素影响下,在学生眼中,老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先生-,而是可以平视的-普通人-了。
三、 教师已经不再能独占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以前,由于相对于普通百姓,教师在知识文化拥有上的绝对优势,在教育的全过程就独占了专业性和权威性,家长和学生在其中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或者发言权极小。
而现在,懂教育的越来越多,自以为懂教育的更多,连家长在很多时候也开始对我们的工作指手画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教师的所有工作受到质疑,越来越多。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最弱势的一个环节。
随着文化传播的科技化,人们接受文化知识和教育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学校和教师已经没有了唯一性。
四、 教师已经不再能从经济上拥有职业的相对优势。
从我们孔老夫子开始,做教师的经济收入大多不高,也很少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由于旧时代行业稀少,再加上大多数百姓极端贫困,教师总算是个正规职业,有点正规的收入,经济地位相对要高一点。
而现在,虽然教师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但架不住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许多时候我们的收入跟不上某些行业的涨幅。
特别是,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群,收入都是非常规的飞涨。
这样一来,我们教师相对的收入就不升反降了,教师职业在经济上也就没有了相对优势。
综上所述,传统的-师道尊严-完全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一袭长衫早就-千疮百孔-,我们的有些老师还想获得-超社会-的尊重,属实可笑。
这其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方法都落后于时代而不自知。
其实许多时候,不是时代变得太快,而是我们变得太慢,或者就是不想变。
换种心态和认识吧,换件-长衫-吧,再不要让它成了我们的-负累-和-祸害-后记:新时代的教师如何获得尊重,我会另文阐述,敬请期待!
来源:富足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