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引入“苹果首席工程师”孔龙一事引发舆论热议,争议核心集中在其职位头衔的真实性上。记者今日访问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发现,孔龙的个人简介页面已无法打开。
交汇点讯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引入“苹果首席工程师”孔龙一事引发舆论热议,争议核心集中在其职位头衔的真实性上。记者今日访问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发现,孔龙的个人简介页面已无法打开。
据此前复旦微电子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孔龙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专业,2011年赴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甲骨文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2017年起于苹果公司总部任“首席工程师”,2025年入职复旦后聚焦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数模混合模拟计算芯片等前沿领域。其学术成果包括在集成电路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11篇、申请及授权美国专利11项,并负责研发苹果U1、U2、H2三款射频SoC芯片,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近年来苹果公司的全系列手机、手表、耳机等主流产品中。
随着报道升温,质疑声随之而来。争议点主要集中在“首席工程师”这一职位的真实性。有长期关注苹果公司的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科技巨头的核心高管职位,人员变动通常会有公开披露,但苹果公司近期未发布相关公告,且官网“管理层”页面及公开资料中均无孔龙的任职记录。另有网友通过英文检索发现,苹果官网中“首席工程师”(Chief Engineer)相关信息指向其他高管,而孔龙的领英页面仅显示其在苹果担任“Wireless”相关职位,未提及“首席工程师”头衔,因而推测可能存在职位名称的“过度翻译”或信息误导。
截至发稿,复旦微电子学院官网的孔龙个人简介页面仍未恢复访问。据知情人士透露,校方已注意到网络上关于孔龙任职信息的争议,但尚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公开回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