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快看看,我儿子是不是过敏啦!脸上两边都是这些红‘豆豆’,像被人打了几巴掌一样。还一直咳嗽,身上也很烫!”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诊室里,张女士带着个“红脸关公”急得直跳脚。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尤佳 记者 杨茜
“医生快看看,我儿子是不是过敏啦!脸上两边都是这些红‘豆豆’,像被人打了几巴掌一样。还一直咳嗽,身上也很烫!”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诊室里,张女士带着个“红脸关公”急得直跳脚。
只见12岁的轩轩不仅顶着两坨“烈焰红腮”,范围一直蔓延到了耳朵,一摸额头,都烫得能煎鸡蛋了!
接诊的皮肤科医生一查: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过敏”,分明是病毒在搞事情!
医院供图
腮红太到位?可能是病毒在开派对
这波让家长慌神的“猴屁股病毒”,学名叫传染性红斑,江湖人称“打耳光病”,是由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就是孩子们脸上那像被巴掌拍过一样的红印,通常出现在面颊部,局部温度还会升高,还伴有微痒和烧灼感。
这病专挑5-15岁小可爱下手,先来段38℃+高烧前奏,等烧退了突然给你表演“川剧变脸”——脸蛋红得能当交通信号灯,四肢还冒出蕾丝花纹般的红疹子!
虽然主要影响儿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
儿童:症状较轻,可能只有皮疹,1-3周逐渐消退。
成年人:约一半的人会出现关节疼痛(比如手腕、膝盖),可能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但不会留下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微小病毒B19会侵袭人体造血系统。
因此,对于有严重红细胞贫血、患有白血病等疾病的孩子来说,传染性红斑还是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性紫癜、急性肝损害、急性心肌炎和心机心包炎等。
病毒界的“心机boy”套路揭秘
传染性红斑的症状分为两个阶段,家长需留心观察:
第一阶段:感冒样的“前兆”
在皮疹出现前,孩子可能会有1-3天的低烧、轻微头疼、乏力或嗓子不舒服,看起来像普通感冒。这时候病毒已经在体内悄悄传播,但家长很难察觉。
第二阶段:典型的“红巴掌”皮疹
大约7-10天后,孩子的脸颊会出现鲜红色、边界清晰的片状红疹,就像被人轻轻拍打后的红印,医学上称为“掌掴样皮疹”。随后,红疹会蔓延到胳膊、腿或躯干,形成网状或蕾丝样的花纹。这些皮疹摸起来不硬,可能有点痒,尤其在晒太阳、运动后会更明显。
家长淡定三连:淡定一:多数娃7-10天自动好转,就像退烧贴会自己掉;淡定二:疹子不痛不痒,别让娃cos猴子抓耳挠腮;淡定三:多喝温水多睡觉,病毒自动领盒饭。
会“人传人”?如何预防?
传染性红斑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很多人误以为出疹时传染性最强,其实恰恰相反!在皮疹出现前一周,患者体内的病毒量最大,这时候最容易传染他人。等到脸上出现“红巴掌”时,反而基本没有传染性了。
病毒传播的三个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途径,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扩散。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体液(如唾液、鼻腔分泌物)或污染物品可感染。
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传播至胎儿。
如果孩子确诊,无需强制隔离到皮疹消退,但发病初期(出疹前)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去人多的地方。教孩子咳嗽时挡嘴,及时洗手;幼儿园或学校有病例时,注意消毒门把手、玩具等公共物品;孕妇、免疫力差的人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尤其在疾病流行期)。
中医调护有妙招
西医认为这是自限性疾病(可自愈),没有特效药,但中医可以通过调理缓解症状、加快恢复:
居家护理要点避免刺激皮疹:用温水洗脸,不用刺激性肥皂;穿宽松棉质衣物;外出时避免暴晒。饮食调理:少吃海鲜、羊肉等“发物”,多喝温水,适当吃绿豆粥、冬瓜汤等清热食物。缓解关节痛:成年人可用热毛巾敷疼痛关节,或在医生指导下艾灸足三里等穴位。
中医辨证调理
中医认为此病与“风热毒邪”有关,根据个体体质推荐不同方法:皮疹瘙痒:可用金银花、薄荷煮水放凉后外敷(避开眼睛);低热乏力:喝菊花枸杞茶,按压合谷穴疏风清热;关节酸痛: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煮粥,祛湿通络。
愈后注意事项及防护指南请收好
皮疹消退后,孩子可能因皮肤干燥有轻微脱屑,可以涂抹保湿霜。少数人免疫力下降时可能短暂复发,加强营养、规律作息即可。
预防指南请收好通风秘籍:教室、居室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
手卫生口诀:七步洗手法要牢记,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消毒;
隔离提醒:出疹期患儿已无传染性,无需隔离;
增强免疫:荤素搭配适宜以营养均衡。
传染性红斑就像孩子的“成长小插曲”,虽然症状显眼,但多数情况下只需静养观察。家长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配合中医温和调理,就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如果家中有孕妇、体弱者,提前做好防护更重要。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及时咨询医生,不盲目用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