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的“后遗症”!44年后,海底生态恢复了吗?海洋与湿地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1 20:49 2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渴求也日益增长。深海,这片曾经被认为是“最后的边疆”的神秘领域,如今也成为了我们目光聚焦的焦点。深海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这些结核富含我们制造高科技产品所需的稀有金属。不过,深海采矿真的能成为解决资源短缺的“灵丹妙药”吗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本文共计1400字,阅读约3分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渴求也日益增长。深海,这片曾经被认为是“最后的边疆”的神秘领域,如今也成为了我们目光聚焦的焦点。深海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这些结核富含我们制造高科技产品所需的稀有金属。不过,深海采矿真的能成为解决资源短缺的“灵丹妙药”吗?它会对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为了解答这些疑问,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历时44年的追踪研究,并在2025年3月26日发表在了著名的《自然》(Nature)期刊上。

这项研究由丹尼尔·O·B·琼斯(Daniel O. B. Jones)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这是一个拥有丰富多金属结核资源的深海区域。早在44年前,这里就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深海采矿试验。如今,科学家们再次来到这片海域,想要探寻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海底生态系统恢复了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可谓是“披荆斩棘”。他们利用先进的深海探测技术,对当年的采矿试验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勘察。他们发现,即使过去了44年,采矿对海底造成的物理破坏依然清晰可见。当年采矿设备留下的痕迹,如同海底的“伤疤”一样,至今依然深深地“刻”在海底。

具体来说,科学家们发现,当年的采矿试验区域,一条宽达8米的区域被完全清空,所有结核都被移除。这就像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不毛之地”。不仅如此,采矿设备在海底留下了两道深深的犁沟,就像是拖拉机在农田里留下的痕迹。这些物理破坏,无疑给海底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一些生物恢复的迹象。他们观察到,一些小型、移动的生物,比如生活在沉积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移动性沉积物食者,已经开始重新回到这片曾经被破坏的区域。这些小家伙们,就像是“拓荒者”,勇敢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更令人惊讶的是,就连一些大型的固着生物,比如珊瑚和海葵,也开始在采矿痕迹区域出现。这些生物,通常是海底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回归,无疑给这片海底带来了新的生机。

但是,科学家们也强调,生物恢复的程度并不均衡。一些大型、固定生活的生物,它们的数量依然非常稀少。这表明,深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某些生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科学家们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对一个先前进行过采矿试验的地点进行考察的场景。图源: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和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此外,这项研究还关注了采矿产生的沉积物羽流的影响。在采矿过程中,采矿设备会搅动海底的沉积物,形成羽流,这些羽流会扩散到周围的海域,影响海底生物的生存。然而,科学家们发现,44年后,沉积物羽流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对海底生物群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了解深海采矿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随着科技的进步,深海采矿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代采矿设备的设计,可能会减少对海底的物理破坏。但是,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即使如此,从目前的情况看,深海采矿依然可能对海底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随着深海采矿被视为获取全球技术发展和净零能源转型所需关键金属的潜在解决方案,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正在决定是否允许在该地区进行深海采矿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这项研究的数据,预计也会对ISA和相关国家制定更明智的政策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创建和完善海洋保护区、以及监测未来影响等等,都将有待完善。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可以参看全文:

Jones, D.O.B., Arias, M.B., Van Audenhaege, L. et al. Long-term impact and biological recovery in a deep-sea mining track.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921-3

国际海底管理局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是一个自治的政府间组织,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授权,负责管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海底矿产资源,以造福人类。国际海底管理局坚持以下原则:所有深海海底经济活动,包括深海海底采矿,都必须采用最佳科学证据进行监管和负责任地管理,以造福世界所有国家。国际海底管理局致力于ISA 致力于确保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在有关深海海底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得到有效倾听。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文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审核 | Richard

排版 | 绿叶

聚焦海洋·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

❁ 征集专家 | 国际海底管理局研讨会:为印度洋地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 青岛

❁ 提案征集: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规划技术支持 | 国际海底管理局

❁ 国际海底管理局就“区域”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编制地质和栖息地模型征集咨询建议

❁ 莱蒂西亚·卡瓦略当选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ISA迎来史上第一位拉丁美洲女性掌门人

❁ 国际海底管理局成功召开第四届国家能力发展协调中心年度会议

❁ 虚位以待!国际海底管理局诚聘一名海洋监测顾问

❁ 国际海底管理局:10个海洋科学培训机会开放申请 | 意大利博洛尼亚

❁ 首个全球海域环境影响评估培训课程在埃及成功举办!国际海底管理局培训未来深海领域领导者

❁ 中国绿发会正式成为国际海底管理局(ISA)观察员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你知道吗?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将组建代表团派代表团赴法国参会。©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