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全省第一!潍坊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31 21:03 2

摘要: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潍坊市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点,强化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特别是自教育部2017年部署开展县域义务教育

3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王 霞 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李庆华 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良源 潍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人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潍坊市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点,强化政府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特别是自教育部2017年部署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潍坊市教育局聚焦资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4个方面内容、32项创建指标,市县联动抓争取、抓投入、抓创建。

去年以来

潍坊市共有寒亭区、昌邑市、

滨海区、奎文区、潍城区、

寿光市、高密市、

临朐县8个县(市、区)入选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数量全省最多

👏👏👏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部署

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实施意见、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等文件,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层层推动各级将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开展“抓党建、抓投入、抓人才、抓改革”述职评议,现场公布评议结果并纳入年度教育督导评估;每月围绕“人财物”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教育和破解难题情况。出台13项教育督导改革措施,制定10条督学责任区建设意见,开展市对县履行发展教育职责评价,明确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创建”职责,形成市县一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城乡一体扩资源

聚焦构建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的教育供给体系,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城乡统筹机制,促进城乡、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加快推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为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总量,2021年-2024年,我们部署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52所、幼儿园344所,提供学位28.76万个,连续两年有效应对了小学入学高峰。完成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改善项目176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一体机教室、标准化校车”五项全覆盖工程,为师生提供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实施强镇筑基行动,深化“一校长多校区”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城乡共同体改革,组建44个教育集团、116个教育联盟、138个结对帮扶共同体,覆盖所有乡村学校,通过城乡结合、强弱结对、强校扩优等方式,推动学校理念共融、师资共享、教研共促,有效提升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三、坚持内涵发展优生态

全面实施课程教学、人才强教、教育数智化“三大战略行动”,重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新增8个学科课标项目;扎实组织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全面落实奥赛强基培优工作;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确立32所学校,组建6个协作体,实现“大单元教学”研讨常态化。

完善校园招聘、“优才计划”等教育人才招引机制,连续推进11轮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累计完成教师校内聘任42.7万人次,跨校竞聘2.9万人次,城区向农村流动10159人次,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成潍坊教育云平台三期13个项目建设,配备1000万套中小学高端优质教育资源,相关经验获教育部推广肯定。深化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治理变革,打造教育数枢系统,推动全市70%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在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潍坊学子获奖数量连续22年位居全省前列。

四、坚持督导评价聚合力

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构建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于一体的督导体系,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每年根据县市区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党政教育履责清单,“一县一案”明确教育发展目标,重点督导教育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引进、学校建设情况、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安全底线等。督导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纳入对县市区党政负责人的年度考评。创新建立“市包镇、县包校、校自查”的督学体系,118名市级督学“点对点”服务学校,去年以来,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300余个。

实施3年一周期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建立涵盖学前、义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段的评价方案,引领学校聚精会神提质量。

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开展家长课程课例展示,举办110场名师报告和231场“父母大讲堂”,建成69处“镇街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中心”和108处“亲子共成长实践基地”,家长和社会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市域一体化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相关典型做法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下一步,工作重点

↓↓↓

一是在塑强教育体系、提升育人质量上持续加力。将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创新党团队、大中小学、校家社“三个一体化”思政育人机制,分学段遴选一批学生想学愿听的思政金课。全面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心理健康课,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抓实市、县、校、镇四级“教联体”建设,链接各方社会资源,做优特色研学网络,打造一批生动可感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场景。力争2027年底前,8个以上县市区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12个县市区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深入实施特色高中、特色学科建设,确保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筑牢校园安全“一排底线”,守牢每名学生健康安全。

二是在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上持续加力。推进新一轮中考改革落地,以科学评价引领育人方式变革,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规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拓宽职普融通渠道,让每名学生都能自主选择适合的人生赛道。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开展系列惠师行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创新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把钱花在教师和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等育人新场景,打造全市“智慧教育大脑”,引领教育治理方式新变革。

三是在扛牢教育担当、赋能发展大局上持续加力。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紧扣全市“9+3+N”重点产业链延伸教育链,做实做大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纵向衔接贯通培养,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会同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搭建校地联合创新平台,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链接渠道。支持一批职业院校创建国家“双优计划”“双高计划”,鼎力服务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筑峰起势,为建设更好潍坊汇聚更强教育力量!

齐鲁晚报记者

教育督导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优质均衡、推动政策落实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请问在深化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我市是怎么做的?

李庆华答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我市将教育督导评价作为抓教育工作发展和落实的重器和利器,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能,形成“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评价引领、结果权威、运行高效”的教育督导评价模式。省政府对市政府教育履职评价连续5年优秀等次;2023、2024连续两年在全国质量监测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省教育厅推荐我市教育督导改革经验。相关做法有:

一是创新督导方式,构建多元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我们建立党政同责同督的督政制度,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建立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教育综合督导制度,逐县制定问题清单,压实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整改抓落实责任。构建市级责任督学包靠镇街、县级责任督学包靠学校、学校视导员抓好自查整改的市县校三级督学工作体系。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合作,对全市15个县市区开展3年一个周期、9个学科全覆盖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面摸底我市学生发展状况,形成义务段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包括12个方面问题和6个方面建议,辅助教育决策。

二是强化结果运用,以督导评价促教育发展。每年市对县市区年度教育督导结果,我们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纳入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年度考评,同时在《潍坊日报》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根据问题性质,建立通报、督办、约谈、问责等制度。我市《督政二十年,督出教育好生态》案例入选全国督导培训讲义。建立服务发展的督学结果导向机制,2024年,督学责任区共发现问题3000多条,重点问题860余条,对重点问题印发督导意见书,实行“回头看”机制,31项共性问题上升为教育决策(如针对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加重负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出台管理办法,实施动态监测,通报典型案例)。启动督教帮扶“雁阵工程”。根据县市区义务教育督导评价结果,开展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全市遴选100余名齐鲁名师名校长组建视导专家库,65所乡村学校自愿申请并提出发展诉求,专家结对帮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已成功结成54对帮扶共同体,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三是数智赋能督导,提升督导评价智慧化水平。我们基于潍坊多年教育督导工作实践探索,利用大数据和智慧化赋能开发督政、督学、义务教育差异系数测算和办学水平评价数字化督导平台,实现方案线上制定、过程管理、问题预警、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等功能,打通人口学籍等数据壁垒,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教育督导的精准性、便捷性、科学性。从加强党的领导、校园安全、食堂管理、学生工作、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工作等方面,建立智能督学清单库。对2019—2024年教育督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县市区教育发展趋势并探索区域教育发展指数,对教育经费拨付下滑、教师引进数量不足、新增学位供给无法有效解决新生入学等教育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提出精准有效建议,引导县市区强化教育保障力度,开辟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教育治理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深化教育督导方式变革,推进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工作,不断以教育督导之力发挥好教育督导之能。

山东商报记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请问,我市在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董良源答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需要加强教育家精神引领,加大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供给。我市自2021年开始实施第一届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支撑。下面介绍一下我市在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是科学制定领军人才成长规划。我们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科领军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着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制定领军人才成长计划,建立领军人才成长导师制度,领军人才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成果。

二是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我们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用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采取名师走进来与学员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导师引领下的学员内驱力,提高我市学科领军人才整体素质。每位学科领军人才要有研究项目或研究课题,入选的人才在培育期内要至少主持或者参与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

三是多措并举助力领军人才发展。领军人才根据需要承担市、县、校三级教研活动,如教学示范、课程研发、试题命制、教师培养、教育调研等,同时参加“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市级每年组织领军人才成长成果展示活动,通过举行专家学术讲座、名师课堂展示、领军人才个人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为学科领军人才搭建平台,在活动中锤炼领军人才能力、促进领军人才成长。

我市第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经过3年培养,共有712名教师被认定为潍坊市第一届学科领军人才。第二届学科领军人才于2024年3月开始,我们通过不断变革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集中培训+导师引领+模拟答辩”的新型培养机制,过程中强调实践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情景性,关注合作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此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我市在加强科学教育方面具体有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新举措?

李庆华答

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指由企业负责经营管理,供进出境运输工具或者境内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运输工具进出、停靠,从事海关监管货物的进出、装卸、储存、集拼、暂时存放等有关经营活动,符合《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场所。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开放平台。潍坊综合保税区“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是严格按照《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建设的,海关全程参与指导,该监管作业场所已经通过济南海关实地验核,并于今年5月25日获批《海关监管货物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综合运营中心已具备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条件。

我市积极探索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为核心,在全国率先实施科学教育“1+N”模式,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被教育部、省教育厅推介,在国家和省组织的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活动中,获奖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

一是“科学教育+思政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把思政理念贯穿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隐藏在科学知识深处的思政元素,打造有“温度”的科学课堂。紧扣时代主题及时调整实践项目,连续13年在市、县层面每年举办一届创新技能系列活动,惠及全市120余万名中小学生,累计2.2万余名学生参与市级比赛。立足潍坊时代发展变迁,号召师生作为家乡代言人,传播潍坊好声音,展现潍坊新形象,征集制作宣传视频940个。

二是“科学教育+劳动教育”,促进育人质量与工作成效双提升。联合市委宣传部等14部门,打造市、县、校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师生活动平台,举办中小学科技劳动实践大赛、中小学生科技劳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812所学校、5170名学生参与市级比赛。积极争取各类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推动718所学校与高新技术企业、事业单位等进行合作,认定科普教育基地204个,校外实践基地582个。

四是“科学教育+基地教育”,推动校内教育教学与校外实践双结合。立足学生科学实践需求,推进现有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科学教育专用场所建设,新建科学实验馆、海洋教育科普馆等科学教育专题场馆30个,科学实践活动功能教室150个。发挥基地教育特色和地域优势,采取研学旅行、线上实景课程等多种形式,实施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教学。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以线上推送课程资源包、线下入校送课等形式,为65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科学教育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推动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科学教育“十个百行动”,实施百所科学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建设等10项行动,全方位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科学教育发展格局。

二是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全面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科学教育教师队伍,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是推动科学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引导科学教育在注重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断获得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