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上海电力大学团委广泛开展“三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大上电青年积极响应,立足校园、走进社区,服务银发、守护童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传递文明新风。
据了解,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上海电力大学团委广泛开展“三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广大上电青年积极响应,立足校园、走进社区,服务银发、守护童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传递文明新风。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赴共建单位玉柏路社区,开展“电力温度浸润社区”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清洁、物件整理、代际对话等多元化服务,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动能。老党员们回忆往昔岁月,讲述自己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志愿者的心灵。志愿者感慨道,“听老党员们讲述那些艰苦岁月里的拼搏经历,我才真切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植此青绿”为主题,联合宜浩欧景社区、临港明珠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绿动校园”系列环保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学院师生、社区居民及小学生共计200余人踊跃参与,精心策划“社区共建林”“校园微生态”“环保理念传播”三大板块,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院以“种子”为纽带,紧密连接校园与社会,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生态服务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创新实践。
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心”期望,无障“爱”——关爱视障人群志愿服务行动。活动以“体验感知、关爱助残”为核心,以模拟视障场景为载体,设置“盲杖行走接力”“接力夹乒乓球”两项互动挑战,让同学们沉浸式地体验视障人士的日常困境,在相互协作中感悟志愿精神,于亲身参与中体会责任与担当,深化青年学子对特殊群体的认知共情,让志愿者在感同身受中体悟雷锋精神。
自动化工程学院青年学子们走进图书馆、走进社区,有序细致地完成书架整理、书籍打包和协助图书借阅等工作;走访独居老人进行安全用电指导;向小区居民科普电动车充电规范、智能家居节能技巧等安全知识……学院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为抓手,倡导学院学子有力愿为、积极作为,引领自动化青年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志愿服务之花,擦亮自动化学子的青春底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把“电力小课堂”志愿服务带进明珠临港小学、宜浩佳园社区,为小学生们带去一场特别的科学实验。志愿者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以绿色能源、电力特色为主题,通过生动讲解和互动实验,展示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小学生科普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的相关内容。学院以“电力科普+专业特色”为亮点,打造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特色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旧物‘电’亮新希望,志愿践行雷锋魂”志愿活动。学院志愿者携手后勤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共同谱写了一曲爱心与奉献的乐章。募捐所得的旧衣物,由学校后勤管理处送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那里的人们带去温暖与关怀。收集的旧书籍,被送往上电社区爱心书屋,让智慧的火花继续点燃更多渴望知识的心灵,照亮同学们探索世界的道路。
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宝贝回家专栏”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卡以及安排专业讲解员介绍等形式,向师生宣传宝贝回家网站,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失踪儿童问题并参与公益寻亲。活动不仅弘扬雷锋精神,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温暖有爱的校园氛围。
数理学院学生把“学习雷锋精神”的宣讲带进社区,为社区青少年讲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传递雷锋精神。在校内开展以“传承雷锋精神,竞答时代新风”为主题开展雷锋日知识竞答活动,布置雷锋事迹与精神的展板,向同学们讲解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参与同学们通过竞答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增强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
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临港养护院,聚焦“智能助老”开展“关爱银龄零距离”行动。志愿者耐心细致地指导老人如何设置健康提醒;如何使用DeepSeek获取结构化答案;如何借助AI拍照识别解析药品成分和用法等,并贴心制作简易版操作指南,破解“数字鸿沟”难题。依托语言优势,志愿者与老人结对搭建“双语聊天室”,通过方言故事会记录老人回忆中的“美满瞬间”,后续将整理汇编成中英双语绘本,以文字与插画定格温情故事。外院学子展示了践行雷锋精神的时代新解,也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青春助老”的创新范本。
据介绍,未来,学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委将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让广大上电青年在奉献中闪耀光芒,以实际行动助力城市治理建设,投身强国和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奏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通讯员:樊丽达)
来源:高校圈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