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山东男子胸闷心悸,做了检查病因未明,到底咋回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1 11:21 2

摘要:一位43岁山东男性患者,反复胸闷心悸半年,历经多家医院心脏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最终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一病例值得我们深思。

心脏问题通常让人心生恐惧,尤其是当出现胸闷心悸这类症状时。但临床中常见一些心脏症状实际并非源于心脏本身。

一位43岁山东男性患者,反复胸闷心悸半年,历经多家医院心脏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最终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一病例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心内科医生,我经常会遇到类似这位山东患者的情况。

他自述胸闷、心悸症状已持续半年之久,常感觉心跳加速,尤其是在休息状态下更为明显。

患者曾在当地三甲医院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等检查,结果均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

然而症状依然存在,且有加重趋势,甚至开始伴随轻微手抖、多汗、易激动等表现。

在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后,我注意到患者近半年来体重下降约5公斤,且双眼略显突出。这些线索引起了我的警觉,遂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升高,甲状腺刺激素(TSH)显著降低,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

甲状腺超声也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流丰富。

甲亢为何会引起心脏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影响。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外周血管,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极易被误认为原发性心脏疾病。

根据中国内分泌学会数据,我国甲亢患者约有1000万人,而其中约有70%的患者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未经治疗的甲亢可导致甲亢性心脏病,表现为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在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选择了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案。甲巯咪唑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适合剂量,同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经过3个月的规范治疗,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明显缓解,手抖、多汗等症状也逐渐消失,甲状腺功能指标接近正常范围。

这一病例引发了我的思考:症状相似不等于病因相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见多种疾病可引起相似症状,尤其是心脏症状,可能源于心脏本身,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

除甲亢外,贫血、焦虑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表现为胸闷心悸。

中国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甲亢患病率约为1.3%,但诊断延迟现象普遍存在。平均从症状出现到确诊,患者要辗转3-4家医院,耗时4-6个月。

这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甲亢为何容易被误诊?一方面是因为其症状多样且不特异,除心血管症状外,还可表现为消瘦、多食、怕热、多汗、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等,但这些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

另一方面,医生在面对胸闷心悸等心脏症状时,常优先考虑心脏疾病,而忽略了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可能。

对于甲亢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我有以下建议:

首先,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研究表明,甲亢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尤其是Graves病这一最常见的甲亢类型。

其次,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消瘦、怕热、多汗等症状,应考虑检查甲状腺功能。心脏症状不仅仅是心脏的事,要全面评估。

第三,女性是甲亢的高发人群,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10倍。女性朋友,尤其是20-40岁年龄段,出现不适症状时更应警惕甲状腺疾病可能。

最后,已确诊甲亢患者需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

甲亢治疗非一蹴而就,需要6-18个月才能达到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复发或需要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

对于这位山东患者,我在复诊时特别叮嘱:药物治疗需要耐心,不可自行减停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若症状加重及时就诊。

他感慨道:"原来不是心脏问题,心里踏实多了。"

医学之路常充满未知与挑战,病情往往不如表面所见。作为医者,我们需要全面思考,不被表象迷惑。

而作为普通人,面对身体异常信号,也应保持开放心态,接受全面评估,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治指南(2016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 32(6): 435-47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伍一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