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忆有时候就像涓流,等待某一个契机,拨动一下闸门,然后就会不受控制地缓缓流淌。今天四节课下来,回到办公室,看到了小闫同学的文章,一下子好像把我带到了远去的岁月中。
泛黄的青春
闫敏慧
欣闻明年是建校七十周年庆典,负责修撰校史的柳松老师在他建的“微尘相遇”微信群里发布了征集有意义的老照片、旧物件和相关回忆文章的消息。一时间,我仿佛穿过时光隧道,穿越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起那段又美好、又青涩,如今已经随着旧照泛黄的青春。
双休日,我翻箱倒柜地找出所有有关“南昌气象学校”的旧照,一边看一边回忆,还拿出1992年毕业离校时的两本留言册,此时翻看当年老师和同学们写给自己的“临别赠言”,看着当年或年轻或稚嫩的面庞,读着每一段倾情流淌的话语,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耳畔仿佛响起那首昔日熟悉的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
每一帧照片都弥足珍贵:有第一次野炊、第一次集体登庐山、第一次相约去梅岭,有学校首届艺术节,还有最后一次参加却取得赫赫战绩的校运动会。但我从里面挑出的最不同寻常的两张照片是某个星期天,我们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一次为灾区募捐的活动照。
当时由校团委书记许燕华老师和团委柳松老师、吴丙午老师等共同策划的活动,882班的李宗文同学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我作为团委和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积极配合老师们组织了这项活动,我们的活动地点,据柳松老师回忆是在包家花园——我们每次去南昌市里的必经之路。那大概是1992年,江南春夏之交的季节,我们有人穿长裙,有人穿夹克,男老师和男同学则主要是白衬衫,有人外面套了西装,人人胸前都挂着红色或黄色的、上面写着温情话语的绶带,格外醒目。我们支起募捐棚,摆放好播音设备,那时候,作为校广播室女主播的我,每当一拿起话筒都会心潮澎湃,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当时通过话筒说的一段话:“城里的孩子、乡下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南方的土地、北方的土地,都是我们的家园”。
只不过遗憾的是,两张照片中并未留下我播音时的样子,一张是我们播音室的男主播,902班的宋鹏正在播音,我站在他的左侧垂手而立,我们班刘淑琼同学,当时是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站在宋鹏右边,许燕华老师则坐在募捐桌前……另一张照片是我们一行五个人正拿着募捐箱走在路上,其中手捧募捐箱的是我们班张万娟同学,她和卢娜那天去市里回来,刚好看到我们,便欣然加入了募捐的行列。活动到底筹到多少款,我已经完全没有记忆了,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估计应该也没有多少钱,但是正像我们所佩戴的授带上写的标语一样,“风雨同舟”、“情满人间”,我们年轻的心跳和跃动的青春至今仍在记忆深处微光闪烁。
在文章的最后,赋七言律诗一首,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勉:
《豫章忆旧事》
铁砚磨穿赣水旁,楚云长共墨痕香。
忽惊卅载风兼雨,犹带青春片羽凉。
桃李新栽七十树,弦歌再续九秋霜。
应怜当日丹心在,化作虹霓贯豫章
来源:云乐茶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