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天平向“政治正确”倾斜!透视英国量刑新规背后的文明困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1 20:24 3

摘要:2025年4月1日,英国法院一纸量刑新规引发舆论海啸:即日起,白人男性罪犯的刑期将系统性长于其他群体。消息甫出,社交平台瞬间被“白男:别以为我不懂法,凭什么我们量刑高?”“量刑委员会:这不就对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讽刺对话刷屏。看似荒诞的黑色幽默背后,折射的

2025年4月1日,英国法院一纸量刑新规引发舆论海啸:即日起,白人男性罪犯的刑期将系统性长于其他群体。消息甫出,社交平台瞬间被“白男:别以为我不懂法,凭什么我们量刑高?”“量刑委员会:这不就对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讽刺对话刷屏。看似荒诞的黑色幽默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方社会“政治正确”逻辑下日益扭曲的司法伦理与身份政治困局。

从表面看,这一政策似乎是英国司法系统对“系统性歧视”的纠偏——近年来,英国少数族裔群体在司法程序中屡遭不公的指控不绝于耳。例如,2023年谢菲尔德地方法院对一名12岁女童遭集体性侵案的判决中,穆斯林主犯仅获刑36个月,而质疑判决的网民反被判处38个月监禁 。此类案件频发,使得公众对司法“双重标准”的愤怒持续累积。然而,以种族和性别为标尺的“逆向惩罚”,本质上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结构性不公。正如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元庆所言,美西方自由民主体制正陷入“交叉性歧视”的恶性循环:当少数族裔的权益诉求被简化为政治筹码,当身份政治取代法治原则,社会的裂痕只会愈发深重 。

英国司法系统的这一转向,与其说是对公平的追求,不如说是政治博弈的产物。自工党首相斯塔默上台后,其力推的“多元化”政策已从移民开放蔓延至司法领域。数据显示,英国穆斯林人口占比虽仅6%,却在地方政府中占据11个市长席位,伊斯兰教法委员会更在民事纠纷中悄然扩张 。这种“身份赋权”的激进实践,使得司法决策日益受到族群政治裹挟。斯塔默政府一边对穆斯林性侵团伙低调处理 ,一边对白人男性施加“道德惩罚”,本质上是以司法工具兑现“政治正确”的承诺,换取特定群体的选票支持。这种短视的权谋,与2014年罗瑟勒姆镇1400名少女遭系统性性侵却遭当局掩盖的丑闻何其相似——彼时,警方因担忧“引发种族矛盾”而纵容犯罪 ,今日,司法系统又为“平衡历史不公”而制造新的不公。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西方社会的“政治正确”已异化为一种新型特权体系。马斯克曾在X平台揭露,英国过去25万少女遭移民团伙性侵的惨剧被主流媒体长期掩盖,而揭露真相者反被扣上“极右翼”帽子 。这种“受害者优先”的叙事,在司法领域演变为对特定群体的法外宽容。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曾尖锐指出:“当司法成为身份政治的婢女,法治的基石便已崩塌。” 英国法院的新规恰印证了这一警告——量刑差异不再基于犯罪事实的恶劣程度,而是罪犯的肤色与性别。这种“以身份定刑罚”的逻辑,与伊斯兰教法法庭按信仰裁决的治理模式形成讽刺性对照 。

讽刺的是,这种“矫正正义”的狂热,正在制造新的社会对立。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英国白人男性失业率已攀升至9.3%,远超南亚裔群体的6.8% 。经济地位下滑叠加“制度性污名化”,使得该群体成为民粹主义滋生的温床。法国总统马克龙所称的“反动国际”并非危言耸听——当马斯克公开声援德国选择党,当英国民众要求斯塔默下台的声浪高涨 ,西方主流政党的合法性危机已从街头蔓延至法庭。

司法不应是政治实验的牺牲品。回望2025年3月英国高等法院对Destin公司诉Saipem案的关键判决,法官安德鲁·莱农强调“争议解决条款的效力应基于当事人最新合意” ,这一原则本应适用于所有司法领域。当法律抛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石,转而奉行“身份配额制”,所谓的“进步”不过是文明倒退的遮羞布。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推动的“激进左转”摧毁了精英制衡机制 ,如今其政治遗产正将不列颠推向“按肤色分配正义”的深渊。

历史的教训从未远去。黎巴嫩从“中东巴黎”沦落为失败国家的轨迹警示世人:当司法成为族群政治的角斗场,当“包容”异化为对基本秩序的破坏,再繁荣的社会也难逃崩塌 。英国法院的量刑新规,究竟是文明的自省还是崩溃的前奏?答案或许藏在伦敦街头日益增多的“停止司法种族主义”与“还我公平”的对抗标语中——当司法沦为身份战争的武器,没有人会是赢家。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