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吗,现在看到的每一个文字,组合起来都有其统一的风格和独特的韵律,这种固定的、独有的韵律,可以录入电脑,起到统一的视觉传达作用,这也是汉字的一种独特魅力。
你知道吗,现在看到的每一个文字,组合起来都有其统一的风格和独特的韵律,这种固定的、独有的韵律,可以录入电脑,起到统一的视觉传达作用,这也是汉字的一种独特魅力。
你知道这些字体是怎么形成的,背后的作者又都是谁呢?今天,书思就来为大家科普著名字体及其背后的大师们!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众多书法名家的字体得以通过技术手段复原并扩充为电子字库。这些精美字体搭乘信息化传播的快车,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书法字体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01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 书法作品
▲ 电脑字体
在方正集团推出方正启体时,启功应邀来到方正集团字模部现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电脑造字过程的演示,就电脑造字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为方正字库题字。
作为著名书法家的他对于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电脑技术的结合大加赞赏,连说三个“好”字。如今,以之为源的方正启体点画活泼,体势清朗,眉目清秀,体态大方,体现了启体典雅遒丽、豪迈潇洒的书法风格,具有明快大方的特点。
02
舒同体
舒同(1905—1998)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届主席,后任第2届、第3届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毛泽东主席赞扬他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是当代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师。
▲ 书法作品
▲ 电脑字体
舒体字形飘洒圆秀,弯弓盘马,沉雄峭拔,恣肆中见逸气,忽似壮士如牛,筋骨涌现。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这就形成了“舒体”,也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
时年八十多岁的舒同先生指定其弟子,山东书法家孙志皓先生书写了方正舒体。几年后,孙先生重新书写了方正新舒体。和方正舒体相比,方正新舒体笔画加粗,更显出浑厚深沉,古朴苍劲之势跃然纸上,在结构和笔意的处理上表现得更加成熟和自然。
03
方正硬笔行书体
闫锐敏,1957年1月13日生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兼艺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字·钢笔字》小学语文硬笔书法教材书写人。
▲ 书法作品
▲ 电脑字体
方正硬笔楷书既能充分表现硬笔书法的特色,又包含着毛笔书法的韵味,端庄中含潇洒,凝重中寓自然,字体简洁明快,流畅大方,雅俗共赏,实用性极强。
方正硬笔行书体飘逸洒脱,行笔流畅自然,刚劲舒展,书法韵味浓,实用性亦极强。
04
南宫体
张裕钊(1823—1894),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
▲ 碑刻书法
▲ 电脑字体
南宫体(南宫碑体)书法由清末书法家张裕钊所创,因张裕钊先生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重修南宫县学记碑》而得名为“南宫体”,其书法早在清末、民国初期就名扬海内外。南宫市《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现保存完好。
南宫体字体结构里圆外方,方中带圆,方圆互为补充。内藏筋骨,精气内敛,高古浑穆,颇有风神。每一个字都显得既充实而又有余韵,堪称“柔峻相间,融而化之”。这被誉为在近代书坛上别开生面的“南宫碑体”。其拓本在当时京、津书肆就多有出售。“南宫体”自清末以来,曾风靡中国书坛,并影响到日本,从而风行海内外。
05
华文新魏
韩飞青,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92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西湖之畔,幼受家教,缘于翰墨,自小显书法秉赋。1950年师陈禄渊学新魏体,1974年担当新魏体印刷字体书写,极受好评,至今被广泛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上海多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机关、学校教学书法,后曾在上海市长宁区老干部大学教学书法多年。
▲ 书法作品
▲ 电脑字体
上海书法家韩飞青,1974年在多位新魏体高手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承担了新魏体印刷字模的书写。全套简体常用字共4050字,前后写了14个月,直至1976年。这款印刷字体推出后,极受社会好评,几十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遍及各种媒体、全国城乡、以及全球华人社会。
▲ 华文新魏字体
06
华文行楷
任政(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学院艺术顾问、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艺术顾问。
▲ 字模原稿
▲ 电脑字体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上海字模一厂首开了请书法家书写印刷字模的先河。请在上海的书法家任政、胡问遂、单晓天、周志高、刘小晴、张晓明等各写了代表自己风格的行书字样(内容统一)进行了投票打分评选。最终雅俗共赏的任政行书得票最高,被厂方选中。
07
华文隶书
刘炳森(1937—2005),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
▲ 书法作品
▲ 电脑字体
1979年,曾担任过上海出版局副局长的万启盈,从一本书上的封面题字“梦溪笔谈”四个字中,找到了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复制组的刘炳森同志,请他书写了当时还不曾有过的隶书照排字模,共计写了六千八百多字。
▲ 华文隶书字体
08
方正瘦金体
宋徽宗(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 书法作品
▲ 电脑字体
方正瘦金书体源自宋徽宗手迹,其特点是运笔直如矢,劲如铁,横划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结体纵神横逸,狭瘦劲挺,排印小字时和现代硬笔书法字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纆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