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6日,全球科技股经历了一场剧烈震荡。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5.74%,市值蒸发1.2万亿人民币。这是该公司自2025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股价下挫——1月28日暴跌17%导致4.3万亿市值蒸发,3月6日再次损失1.2万亿,三个月内累计缩水
2025年3月26日,全球科技股经历了一场剧烈震荡。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5.74%,市值蒸发1.2万亿人民币。这是该公司自2025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股价下挫——1月28日暴跌17%导致4.3万亿市值蒸发,3月6日再次损失1.2万亿,三个月内累计缩水近7万亿。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来自中国杭州的科技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其最新发布的AI模型R1仅用2000块英伟达H800芯片,就实现了接近GPT-4 Turbo的90%性能,而训练成本仅为600万美元,不到美国同类模型的十分之一。
当英伟达还在享受2024年78%的营收增长时,DeepSeek在2025年1月向市场投下了一颗“技术炸弹”。R1模型的API调用成本低至每百万token 0.14美元,仅为OpenAI的1/50,却在数学和编程测试中碾压GPT-4.5。更让行业震动的是其开源策略——核心代码在GitHub公开后,首周下载量突破百万,Meta紧急成立12个技术小组逆向研究,微软CEO纳德拉公开承认部分客户开始用DeepSeek替代GPT-4服务。
这种突破直接动摇了硬件需求逻辑。原本需要40万片A100芯片的数据中心项目,现在仅需5万片H800就能实现同等算力。高盛因此将2025年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从3.1万台下调至1.9万台。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迫使英伟达向中国市场提供“阉割版”H20芯片,导致8卡组价格从72万飙升至736万人民币。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公开质疑这种溢价模式难以持续。
DeepSeek已与华为昇腾、寒武纪等15家国产芯片完成适配。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AI算力中心国产化率提升至43%,较去年翻倍。英伟达财报显示,其Blackwell架构芯片因制造成本攀升,毛利率从76.7%下滑至73.5%。
华尔街开始从“烧钱扩张”转向关注盈利能力。TD Cowen分析师指出,当市场要求实打实的现金流支撑时,英伟达的万亿估值显得摇摇欲坠。
DeepSeek的成功并非孤例。报告显示,中国AI大模型研发效率较2020年提升17倍,训练成本降至美国的八分之一。这种“算法换芯片”模式正在多个领域复制。华为昇腾910B芯片推理速度达英伟达A100的82%,价格仅三分之一。
生物科技领域,益立维突破L-精氨酸复配工艺,京东平台销量反超欧美竞品十倍;宁德时代固态电池量产成本较松下低34%。
就连游戏行业也受到影响。《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在社交媒体感慨:“DeepSeek的开源模式让中小团队也能调用顶级算力。”
这场较量已超越企业竞争范畴。当DeepSeek用557万美元实现OpenAI 5亿美元的效果,当昇腾芯片在中国200多个数据中心规模化部署,全球科技格局正在重塑。路透社追踪发现,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AI领域风险投资逆势增长27%,而硅谷同比下跌41%。这种反差印证了行业共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来源:牛头湖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