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籍在廊坊的作家丁峙长篇报告文学《打开地球之门》、散文集《墨香星河》研讨会在秦汉文学馆举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1 22:54 2

摘要:2025年3月30日上午,在河北廊坊市工作的陕西礼泉籍作家、翻译家丁峙长篇报告文学《打开地球之门》、散文集《墨香星河》研讨会在咸阳秦汉文学馆成功举办。礼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畅小龙,礼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建源,礼泉县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屈治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大美西部观察,大美西部观察往期发文精选已结集出版《大美西部观察文集》。

礼泉籍在廊坊的作家丁峙长篇报告文学《打开地球之门》、散文集《墨香星河》研讨会在文学馆举办

2025年3月30日上午,在河北廊坊市工作的陕西礼泉籍作家、翻译家丁峙长篇报告文学《打开地球之门》、散文集《墨香星河》研讨会在咸阳秦汉文学馆成功举办。礼泉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畅小龙,礼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建源,礼泉县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屈治国和专家教授、作家诗人50多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由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办,大美西部观察、咸阳秦汉文学馆承办,廊坊市大友翻译服务有限公司等协办。咸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董信义介绍来宾,大美西部观察执行总编雷小河介绍报告文学《打开地球之门》、散文集《墨香星河》的创作情况。

研讨中,咸阳师范学院教授、大美西部观察副总编南生桥,咸阳师范学院教授、大美西部观察副总编杨生博,咸阳市作协副主席、咸阳散文学会会长董信义,陕西作协长篇小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冯西海,西咸新区作协副主席廉涛,水利部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咸新区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凌晓晨,礼泉作协副主席赵普东,大美西部观察副总编马可非,泾阳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大美西部观察签约作家何冠雄,西咸新区作协监事、长篇小说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国栋,西咸新区作协长篇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新会等各位专家,分别就两部作品的题材、体裁、语言、思想和行文布局等谈了各自的观点,发言积极热烈,紧扣作品,畅所欲言,中肯独到,引人深思,参会受益。

△凌晓晨将此幅作品赠予丁峙先生并被收藏。


△凌晓晨将此幅作品赠予丁峙先生并被收藏。(咸阳诗歌学会会长凌晓晨在研讨会上讲道,自己在单位的业务上曾采用的找水方法就来自丁峙先生所在的原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特用宣纸书法表达对《打开地球之门》的认可、对作者丁峙的敬意!)

大家一致认为,作者写自己工作单位65年的发展史,《打开地球之门》写的是真人真事,并文采盎然,丁峙把这样一件难办的事办成了。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主席王海在会议总结时讲道:这两部作品值得研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视野宏大;尤其散文集《墨香星河》写作者大半生的生活经历,乡情乡音,情真意切,个性体验独特,是一部值得阅读、值得圈点的作品。

△凌晓晨将此幅作品赠予雷小河并被收藏。


△凌晓晨将此幅作品赠予雷小河并被收藏。(咸阳诗歌学会会长凌晓晨在研讨会上讲道,自己在单位的业务上曾采用的找水方法就来自丁峙先生所在的原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特用宣纸书法表达对《打开地球之门》的认可、对公众号“大美西部观察”为两部作品的成书几年来的贡献竖起拇指!——网络的刊发过程,是类似以(单位)真人真事为报告的文学作品,良性试错和良性互动的过程。)

大美西部观察编辑王艺红、张娟代表大美西部观察平台,向丁峙献花,并与编辑老师南生桥、杨生博、马可非、雷小河一起和丁峙合影留念,祝贺丁峙两部作品出版。

大美西部观察编辑集体与丁峙合影,祝贺丁峙两部作品出版


丁峙发言致谢,并讲述了这两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背后故事和“骨头能熬出油”的艰辛以及包括单位在内的他所获得的各方大力支持,并向秦汉文学馆捐5本《打开地球之门》、10本《墨香星河》。

丁峙发言致谢


其间,渭城区文化馆星光合唱团常务副团长任莅,陕西广播电视台原主持人、陕西省朗诵协会理事、咸阳市老年大学朗诵班教师耿宝平,朗诵了丁歭作品的片段。


《墨香星河》,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单书单号(CIP核准号:2024EB5490;ISBN:978-7-5190-5665-0),是一本精心创作的散文集,由四大篇章精妙构成:乡音乡情、译海泛舟、雪泥鸿爪与朝花夕拾。每一篇章都是作者心灵轨迹的深刻印记,自故乡求学的青涩启程,至翻译领域里风雨兼程的挑战探索,继而转向物化探所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最终细腻描绘了工作之余的所见所感。

全书洋溢着作者对故乡深沉的依恋,展现了翻译征途上无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韧意志,同时高度赞扬了地质物化探工作者们的荣耀与梦想,传递出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不仅是一部文字优美、情感真挚的佳作,更是一曲激励人心、昂扬向上的生命赞歌。

△丁峙散文集《墨香星河》在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搜索结果截图。

《打开地球之门》,系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单书单号(CIP核准号:2024091959;ISBN:978-7-5200-1305-5),这本书由启航北京、耕耘蓝田、筑梦廊坊三大篇章构成,共65万字。书中汇集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重要科研成果和院士、部长等精英人物的有关事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物化探所及中国物化探的发展历程,讴歌了广大地质物化探工作者的光荣和梦想。

65年来,曾有数以千计的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来到蓝田,来到廊坊,来到物化探所。他们青春荡漾,他们无怨无悔,他们都为物化探所的发展做出过自己的一份贡献。当物化探所走过65年的历程之后,没有哪一个物化探人不为研究所今天的兴旺而高兴,没有哪一个物化探人不为今天取得的累累硕果而自豪。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对人物事件有相当深度的挖掘,实现了报告与文学的有机契合及文学与历史的有机结合。本书不是历史书,又是历史书,是一部厚重的、立体化的、形象化的中国物化探发展史书。

本书作者丁峙釆取电话、微信、访谈等多种方式,采访了百余名在职的、退休的或已调离的曾在物化探所工作过的新老同事,对每个碎片式的素材均进行了深度挖掘。作品很接地气、人气和文气。他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用手术刀,以文学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剖析了物化探所的历史与现实。这也让这部作品,成为一扇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时代的窗口,具有很高的社会学和历史学价值。本书着力展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反映职工队伍中带有共性的闪光思想,既有群像的勾勒,又有个性的点睛,是书写地质物化探这支特殊队伍的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力作。

本书是物化探研究所成立65周年献礼之作,并适合广大地质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丁峙长篇报告文学《打开地球之门》在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搜索结果截图。

据悉,这两部作品成书前,大部分内容在公众号“大美西部观察”刊发过。《打开地球之门》用时约两年连载90期后,又发评论多篇。而散文集四辑之一“雪泥鸿爪”里,也几乎都是大美西部观察连载的报告文学中的部分内容。这些为网络文学和传统纸质出版物文学的发展与结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大美西部观察王艺红、张娟文字稿,张根劳等摄影,雷小河审核)


来源:雷小河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