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肤黝黑的10岁男孩划着荧光绿皮划艇,身影活跃在很多短视频里。几日前,他独自出海钓鱿鱼,意外漂流了一昼夜,在三十公里外的三亚海域被救起,这段“奇幻漂流”引发全网关注。
阿亮划出海的绿色皮划艇。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摄
皮肤黝黑的10岁男孩划着荧光绿皮划艇,身影活跃在很多短视频里。几日前,他独自出海钓鱿鱼,意外漂流了一昼夜,在三十公里外的三亚海域被救起,这段“奇幻漂流”引发全网关注。
他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赤岭村人,名字中有个“亮”字,网友唤他“赤岭阿亮”。
回到赤岭这些日子,在阿亮的现实世界里,安全教育代替了冒险故事。他就读的赤岭小学,在2025年3月25日迎来一场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陵水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带着孩子们齐声念: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阿亮和几个同学登上讲台互动,学习被困海上用竹竿救援的方法。视频流传出去,网友们在评论区调侃“这题他会”。
救援队队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队自2024年3月以来一直在开展安全宣讲,走过了五十多所学校,这几天正好轮到赤岭小学,不是专为阿亮而来。
和流量时代每个一夕成名的故事相似,阿亮带火了养育他的赤岭,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骤然成为互联网上声名显赫的地方。不一样的是,当故事主人公年仅十岁,父老乡亲们面对的不仅是流量诱惑,还有守护孩子的责任。
阿亮减少了曝光度
两天后的赤岭小学,小学生们搬着凳子坐在教学楼前,听校领导讲话。
“我们有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小孩子去哪儿家长都不知道。”在大喇叭的加持下,声音回荡在整个校园。讲话中有专门面向家长的内容,校领导交代家长注意孩子的动向,要孩子出门前告知跟谁去玩、去哪里玩、什么时间回来、做什么事,安全面前无小事。
严肃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打骂小孩,不要给他心里面造成阴影。害怕你,就不跟你讲了。”
赤岭村很多人都见过阿亮挨打的样子。“(家长)拿很大的棍子打,没有用的,打了他也不听话。”一家2024年开业的民宿就在阿亮家不远处,老板记得,民宿装修时,阿亮经常跑来捡工人扔掉的烟盒。有次斗车正往楼上运混凝土,男孩跳起来去抓车把手,“幸好他个子不大、很瘦,没有把那个拉翻过来。我们吓死了,赶紧把他抱出来,不让他来了。”
“那个也没什么,小孩子他都乱跑,怎么看得住。”附近的便利店老板试图声援阿亮,又忍不住吐槽,“他想去哪里都去哪里,去海边玩,一天到晚都不着家的。”
2025年3月,海南陵水,赤岭村海边栈道。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摄
阿亮的活动轨迹主要在村里,走几分钟就能到学校,家门口就是赤岭码头,经常爬椰子树,在海边挖螃蟹、抓鱼。
阿亮的父母都是环卫工人,育有四个子女,长女外嫁,次子外出打工,阿亮是家中三子,底下还有个8岁的妹妹。阿亮的姐姐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弟弟总想出去玩,摘椰子、爬电线杆,父母管不住。“作为小孩肯定是调皮过来的,谁都犯过错。”
她声明,弟弟虽然调皮,但没网上传得那么离谱。“都是谣言,我们看到就感觉压力太大了。”她以“赤岭村小孩哥”为名在短视频平台开了账号,替弟弟报平安,也澄清网友们安在阿亮身上的一些光荣事迹—— 3岁骑摩托,4岁智斗人贩子,5岁火烧土地庙,6岁大闹北海幼儿园,7岁大闹南山小学,8岁被开除学籍,还曾自制炸药包炸学校——纯属杜撰。
姐姐说,阿亮也看到了这些谣言。“他自己玩手机,会看到的。我们经常对他说,尽量这段时间不要玩了。他毕竟是个未成年,怕他看到那些影响不好。”
在家人和村干部的安排下,成为焦点的阿亮有意减少了曝光度。他白天上学,晚上去亲戚家睡,不常待在家中,也很少在村里露面。南方周末记者在赤岭村度过四天,只在3月24日见到阿亮一面。
当晚,阿亮一家正在院子里准备晚饭。赤岭村多是二三层高的建筑,阿亮家只有一层,显得低矮朴素。两间带铁皮房顶的屋子,门前拴着一条晾衣绳,露天摆着几张粉色塑料凳,两张木方桌,空地架着一口大锅,厨具搁在简易架子上,做饭吃饭都在院子里。
“你看我们家庭,很多人都看得出来,比别家都要不好呢。”阿亮的姐姐坐在院子里,环视周围,“我爸妈干活儿那些工资都不够家里开支的,我妈身体不舒服,为了家庭还要去工作。”
在村里,阿亮家的经济条件属中下游,少有像样的电器与家具。赤岭村村民、阿亮一名远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阿亮家以前住瓦房,政府补助了几万元,才盖起这两间屋,“不然台风一过来,刮风下雨,四个小孩怎么住。”新房也只有几十平方米,父母一间,姐姐嫁人了,弟弟妹妹合住在另一间。
3月24日晚饭时,阿亮待在小房间里,穿着蓝色校服,从门后探出半个身子,又躲了回去。
疍家人,鱿鱼季
三天前,2025年3月21日,10岁的“赤岭阿亮”决定独自出海钓鱿鱼。
赤岭村平常的一天,始于鸡鸣声。一只杂毛公鸡站在满是青苔的低矮屋顶,响亮地打起鸣来。青皮椰子圆滚滚地堆在地上,到处都是。6点多,阿亮的母亲就得起床,换上橙色环卫服,推着工具车出门。
环卫工作从村中心的小广场开始,广场上最显眼的建筑,是村里的招商服务中心。在阿亮成名以前,赤岭村已在发展旅游业,外地老板们租下民居,雇佣村民,开起十多家餐馆民宿咖啡厅,沿着海岸线建起近一公里的海边栈道。
村民们也同游客打交道,卖海货、槟榔和早点。村中建筑焕然一新,道路平整宽阔,二三楼的民居贴着各色锃亮瓷砖。广场上的大喇叭循环播报,不要在街道随地吐槟榔渣,不要随意倾倒污水,门前杂物摆放整齐,车辆不要乱停乱放,呼吁村民们共同打造“美丽赤岭”。
海洋捕捞、渔家乐、外出务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中展示牌介绍,赤岭位于三亚市和陵水县(海南省直辖县)的交界处,在清水湾与土福湾之间,与三亚的蜈支洲岛隔海相望,是疍家渔民的聚居地。全村共四百来户,人口不多。疍家人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被认为是独特的水上居民群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疍家风情如今是赤岭村主打的旅游特色。
2025年3月,海南陵水,赤岭村中心小广场。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摄
有村民说,以前赤岭村停靠着许多渔船,孩子们常常跟着大人一起出海捕鱼,在船上学习航海和捕鱼技能。然而现在,每天大约只有十来艘渔船出海,孩子们也很少跟随,大部分只在海边下网。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腥味。现在正是鱿鱼季,许多人家门口摆着硕大的铁丝网片,铺满鱿鱼。一位村民戴着草帽,将脸盆里拇指大的小鱿鱼拾出来,一只只铺排在网片上。他说,这些鱿鱼是他买来的,20元一斤。晒好的鱿鱼可以自己吃,也能拿来卖。3月下旬的海南日头正烈,两天就能晒成鱿鱼干。一斤鱿鱼可以晒出二两干货,能卖80至100元。
阿亮家门前是少数没置海货的,阿亮的姐姐说,父母带着孩子,还要做工,“顾不上了”。
决定亲自出海钓鱿鱼的阿亮,给自己配了行动的基本装备:头灯、钓竿,还有一艘皮划艇。这些装备后来给施救者留下深刻印象。施救船只的一名船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钓什么鱼用什么钩,都是配套的。船长救他起来的时候,他还有一把很专业的钓鱿鱼的竿儿。”
荧光绿的皮划艇属于当地一家海上娱乐公司。南方周末记者以游客身份询问,该公司一位员工有些无奈,“船用完就会拉回去,下班前会把它锁好。亮哥进了仓库,撬开门,直接把船拉走了。”事发后,公司停业整顿数日,3月26日才恢复营业,那艘阿亮“借用”的皮划艇躺在海滩边,迅速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
要抓鱿鱼,必须晚上行动。据这位员工介绍,鱿鱼喜光,夜晚带上手电筒,往水面上一照,它们就会一拥而来。岸边是钓不到鱿鱼的,至少要划艇越过300米外的橘子岛,再划出500米,才能在海里找到鱿鱼。那时,人和艇都会缩成一个小点,岸上几乎看不见。他回忆,阿亮出海那晚“浪小,没什么风”,但10岁的孩子独自出去,还是非常危险。
出海的阿亮失去了踪迹。上述亲戚说,阿亮的父亲知道他当晚出门时拿了头灯和鱼竿,以为他要去码头钓鱼,没有多想。看孩子夜里11点还没回家,才开始着急,到处找都找不到。村里有人说看到阿亮划艇出海,家人急得报了警。
3月是鱿鱼季,赤岭村许多人在家门口晒鱿鱼。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摄
“带火一个村”
在三亚后海湾十海里外的浪尖上,一艘绿色皮划艇随着洋流沉浮。3月22日下午2点左右,这抹绿色被一艘海钓大船上的乘客注意到,艇身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最初看见以为是钓鱼佬。”船上一名钓鱼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是纯海钓区域,水深大约 35米至65米,游客基本不会涉足。从三亚乘船抵达需1小时左右,他们早上7点出发,计划进行8小时的海钓,“船晃得厉害,我们也站不住,老钓友都晕船吐了。”
船上的人很快意识到,艇上是个孩子,钓竿上还挂着一条小鱼。从陵水赤岭村到三亚后海湾,陆地距离有三十多公里。
“真是个人才。”钓鱼者感叹,又不免有些后怕:如果过了那个时间段,船只全部回港,就没人能看见这个孩子了。
看见阿亮后,钓鱼者回忆,大船不能直接往阿亮的方向开,以免把他越推越远,船长只能示意阿亮慢慢靠近。阿亮熟练地划着桨过来,嘴上说着,“我来钓鱼的,我找不到路回家了。”
几人将阿亮拉上船,围着他询问,得知他钓鱿鱼睡着了,在海上漂了一晚上。“他真的是命大,刚好这两天没什么风浪,但凡他前两天出去,后果不堪设想,那种小船根本就不能出海。”船长感叹。
这一过程被视频记录下来,阿亮表情淡定,只露出些许慌乱。“这个孩子看起来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害怕,就哭了两声。”上述船东描述。获救后,阿亮狼吞虎咽吃着面包,喝着牛奶,边吃边和钓友们聊天。他报父亲的电话号码,说了一串14位的数字。联系不上家长,施救者们报了警,失联一昼夜的男孩被送回家。
视频在网上病毒式传播,“赤岭阿亮”的热度不断升高。网友们制作了“魔童哪吒漂洋过海”“特种兵荒岛求生”等表情包,视频拍摄者也开了直播,讲述这段故事。短视频账号上冒出几十个同阿亮有关的账号,对着阿亮怼脸拍摄几秒,就能获得数千赞。
阿亮的邻居说,很多人联系自己,以期找到阿亮。但很快,当地派出所开始在阿亮家门口巡逻,禁止村民和慕名前来的游客拍摄阿亮,避免外界关注干扰阿亮的生活。
阿亮的家人也听到许多嘱咐。如有游客找上门,他们会搪塞说找错了,这里不是阿亮家。
派出所的巡逻车在村中驻守,有游客将镜头对准学校,也会被喝止。“相关部门保护他。我们家人也不懂怎么去处理,就交给村委会去管理。”阿亮的姐姐说。
2025年3月,海南陵水,阿亮“借用”的那艘皮划艇躺在海滩边。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摄
3月本是旅游淡季,赤岭村却肉眼可见地热闹起来。有人兴致勃勃地指着绿色皮划艇,询问是不是随阿亮出海那一艘。有人向餐厅老板打听阿亮的住处,表示专程为他而来。每天到访的人数都在变多,阿亮的邻居感叹,“带火了一个村”。
村中贴了施工公告,计划升级改造赤岭渔港,挖掘机在渔港劳作不休,围栏背后的码头逐渐成型。上述海上娱乐公司的员工称,以后码头边可以停靠大型船只,在赤岭村也能坐游艇。
在阿亮的“奇幻漂流”之前,赤岭村凭借“有山有水有沙滩”的独特旅游资源,也能吸引部分游客。“7月份赶海,外地人比我们本村的人还要多。”一家特色酸粉店的老板说,游客们到三亚玩,也会来陵水赶海,体验疍家人的生活。前段时间,综艺节目《五哈》来赤岭录制,有村民还巧遇了演员邓超。“再加上亮哥这件事已经火了,更多人就特意来看亮哥。”
3月25日晚,一名游客走向几个打篮球的小学生,对其中一个说:“我看你长得有些眼熟,你是那个阿亮吗?”
“我是阿亮”“我是阿亮”,男孩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认领“阿亮”的身份。其中个头最矮的孩子忍不住说,他们都不是阿亮,阿亮家就在不远的地方。他指了指方向,后背顿时被大孩子拍了两巴掌,以示制止。
被改变的未来
阿亮爆火后,姐姐一家专程从海口赶回赤岭村。“幸好我这段时间回来了,帮我妈分担一点事情,我妈太劳累了。”3月27日上午,阿亮的父亲跺脚呵斥开门前喝污水的鸡,母亲换下工作服,收拾架子上的物件,给笼子里几只大白鹅喂食。两人不善言辞,面对外人保持沉默,尽量远离儿子引来的喧嚣,按照原有轨迹生活。
于是,他们25岁的大女儿成为了家中的话事人。在她眼中,父母是“很善良、很勤劳”的人,为了吃饱肚子而工作,老实淳朴,尽管不愿被外人拍摄,却也无力阻挡。
面对流量的诱惑,阿亮的家人们心境复杂。姐姐开设账号后,拍摄三条短视频便暂停了,“毕竟弟弟还是未成年人,我们不想影响到他”。但同时,姐夫和堂哥也带着阿亮的名字开了账号,分享阿亮过往的生活片段,还做过几场直播。
在线观看的五六千人都为阿亮而来,3月28日晚,阿亮的姐姐和姐夫坐在小院里,将头凑近屏幕,仔细看着快速划过的评论。很多人好奇阿亮的动向,“姐姐今晚允许亮哥钓鱼吗”“亮哥周末怎么安排”;也有人想知道漂流那晚的情况,“讲下亮哥大海历程”“亮哥那晚他说怕不”“亮哥那天在海里睡了一天啊”。网友们对阿亮的日常生活充满兴趣,想看看他的生活环境,也想知道他的家庭状况。
评论刷得太快,两人来不及细看,只得让网友们再重复几遍。夫妻俩回复着关于这个家的基本信息,跟着网友们管阿亮叫“亮哥”:“别让小孩去模仿亮哥。”
直播持续到夜里11点,不时有人刷来礼物,送礼榜的前列包括一家奶产品店铺,一名桨板制造商,还有一位赤岭本地的赶海业务经营者。“大家帮忙给榜一榜二榜三点点关注”,两名新手主播每隔几分钟,就重复这句话。
2025年3月,阿亮的姐姐在网络直播。资料图
阿亮姐姐的直播仍显生疏,有网友专程到阿亮的堂哥账号下留言:“他们直播老提要下播。人气那么大,就这么下播了。送到家的钱都不赚。大家想听亮哥日常生活内容,哪怕讲一点点亮哥调皮捣蛋故事也行,他们却只说亮哥去学校了。”也有人感叹,这波流量没接住,可惜了。
“我们没有这个想法。有很多东西我们农民百姓也不懂。”阿亮姐姐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很多人叫她起号,直播带货。她隐约知道自己的影响力,怕说错话,被人误解,给家人带来伤害。
但网友们说得多了,她也有些心动。她在后续直播中说,自己目前不懂带货,但阿亮被救的时候,船上的人给了他水和面包,在很饿的情况下,阿亮第一反应是“想吃包辣条”。她觉得可以卖卖辣条。
对于这个家而言,流量的馈赠不只是金钱,还有可能改变阿亮的未来。以前,家人曾想过送阿亮上体校,但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支付学费与生活费。“趁现在,相关部门(讨论)免费送他去,是好机会。我们也是配合,把弟弟教育好了,往好的方面走。”
最近,家人问“奇幻漂流”归来的阿亮,未来想做些什么。他的回答是“想当兵”。身边没人当兵,姐姐弄不清这个梦想缘何而来,但她希望弟弟如愿。“他想做什么就由他的心来做,能做点儿好事我们就放心了。”
她知道,很多人都在关心阿亮,“有很多人发红包给弟弟买吃的,私信说寄东西给弟弟,我都不理。”只有少数情况例外,有位女士想送阿亮一枚带GPS定位的手表,说阿亮随身带着,下次就能找到他。
这份礼物,她替阿亮收下了。
南方周末记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实习生 余名伟 潘奕忻
责编 谭畅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