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知名学者多米尼克·卡尔东的集大成之作,20多年潜心钻研互联网的结晶,社会学、传播学与政治学结合,系统分析数字技术的社会影响,弥合人文社科与技术领域读者的认知“缝隙”。
杨国斌 · 许建 · 胡泳 · 彭兰 · 推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马爱芳 · 翻译
一部对数字技术祛魅的作品
了解算法世界的社会规则
来自法国的数字时代生存指南
带你深入浅出了解互联网前世今生
数字文化:
公共空间、平台与算法
为什么必读这本书?
——技术越疯狂,思考越冷静
反乌托邦批判
不同于盲目歌颂技术的书籍,本书冷静反思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提供平衡视角。
20年互联网研究结晶
法国知名学者多米尼克·卡尔东的集大成之作,20多年潜心钻研互联网的结晶,社会学、传播学与政治学结合,系统分析数字技术的社会影响,弥合人文社科与技术领域读者的认知“缝隙”。
深入浅出适合普通读者
基于作者多年授课经验,语言幽默生动,辅以插图与延伸资料,适合学生、学者及普通读者。
独特的非英语国家实践
法国案例与治理经验:书中大量法国本土案例(如维基百科治理、数字劳工实践)为中国读者提供“中美之外”的观察窗口。
谁在推荐这本书?
——国际名家推荐的互联网“数字清醒课”
一部杰出的作品,它使人们了解算法世界的社会规则。
——Gilles Bastin 法国评论家
互联网的诞生,社交媒体的出现,网络和民主,人工智能……作者对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十分巧妙、精准。对所有读者而言,无论他们是否了解互联网,这本书都是提升其数字文化认知的必读书目。
——法国主流时政杂志《新观察者》
本书从社会学视角细致入微地分析了数字技术的起源和变革,思考了数字技术流变对人和社会形态的影响,译文精雕细琢,堪称佳作。
——杨国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数字文化》富有洞见地把技术分析与社会文化批判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数字技术革新与文化实践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的中文译介将丰富并推动中国数字文化的研究。
——许建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亚洲媒体、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召集人
它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反思了互联网诞生之初所承载的梦想和热情如何在21世纪的前二十年里逐渐冷却、蜕变。本书是互联网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胡泳 北京大学教授
无论是关于互联网的发明史,还是对数字公共空间的分析,无论是关于平台的权力,还是关于算法的运行,社会学家多米尼克·卡尔东给出的解释都是既丰富,又充满教育意义的。
——《经济抉择》记者Justin Delépine
《数字文化》是一部珍贵的作品,可以引起最大多数观众的兴趣,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的数字环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法国政治学评论》Benjamin Loveluck
本书带着兴奋与忧虑的双重基调,深入解析了参与式文化、数字公共空间、平台和算法等数字文化的“基石”,阐释了数字社会的文化转型,描绘出数字文化世界的新风貌。
——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本书揭露的真相?
——有时候,真相比代码更锋利
引 言
“技术导致的结果从来都不取决于简单的技术资源,而取决于社会通过做出选择、部署战略和发展这种或那种实践来适应这些新资源的方式。”
第一章 互联网家谱学
“互联网的先驱们把精神、价值观和政治镌刻在技术中,它们恒久地定义了互联网的身份。”
第二章 公共财富:网络
“网络继承了互联网的自由主义精神 。创建网站的每个网民都获得了一种权力,他们可以按照自身意愿,把自己的网站与其他网站链接起来。”
第三章 参与式文化和社交媒体
“网络的诞生标志着公共领域的深刻转变。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是社会学上的一项重大创新。数字社交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我们的谈话、社交、兴趣爱好和选择可以在公共场所公开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 数字公共空间
“游戏规则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但形势已经大不相同: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互联、生动、活跃的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表达意见、组织活动和提出倡议的源泉。”
第五章 平台经济
“平台服务之所以是免费的,是因为你是产品。在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致富之后,资本主义正在对公民进行商品化,将其转化为数据流,以增加利润。”
第六章 大数据和算法
“算法已经成为新的信息守门人。算法并不中立,它们包含着编程人员和给编程人员发薪水的大型科技公司的价值观。”
《数字文化》是法国知名学者多米尼克·卡尔东的集大成之作,是其20多年潜心钻研互联网的结晶。
2016年,卡尔东接替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出任巴黎政治大学媒体实验室主任一职。先后出版《互联网民主》《何为数字劳工》《算法的梦想》等多部力作,《数字文化》于2019年由法国知名的巴黎政治大学出版社出版,甫一出版即获如潮好评。
本书系统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和网络普及以来人类经历的技术变革中的重要事件,内容涉及对公共空间的解释、算法和搜索引擎对消费者的影响、数字经济催生的新经济形态以及数字文化造成的社会治理问题等等。
本书是在数字技术的反乌托邦时代与读者见面的,代表了一位优秀的法国学者对数字技术的深刻反思。本书所呈现的,是一名社会学、政治学兼传播学学者对数字文化前世今生的冷静审视和批判性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用社会学视角解释传播学的著作。
作者简介
[法] 多米尼克·卡尔东,法国领先的传播学和社会学学者。巴黎政治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著名传播学杂志《网络》(Réseaux)编辑委员会成员,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成员。
卡尔东的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跨学科性。他原本是一名社会学学者,致力于研究公民在传统媒体上的表达形式;从20世纪90年代起投身互联网研究,21世纪初转入对数字技术的研究,关注维基百科的治理、网民在博客上的自我表达、网络耻感文化等,是法国最早关注互联网现象的学者之一。2010年以来,致力于采用社会学视角对算法和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同时也研究数字化信息传播的新路径。
译者简介
马爱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讲师,兼任巴黎政治大学欧洲研究和比较政治中心副研究员,曾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办公室、法国驻华大使馆等机构工作。2022年6月获得巴黎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主攻传媒经济管理和人工智能治理。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