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溯往昔,2002年的一张报纸上,赫然印着“2050年,中国经济有望世界第二”的标题。彼时,这是中国对未来近半个世纪发展的预期。谁能想到,仅仅8年后,也就是2010年,中国GDP成功超越日本,荣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整提前了40年达成目标。这惊人的跨越,无疑是
回溯往昔,2002年的一张报纸上,赫然印着“2050年,中国经济有望世界第二”的标题。彼时,这是中国对未来近半个世纪发展的预期。谁能想到,仅仅8年后,也就是2010年,中国GDP成功超越日本,荣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整提前了40年达成目标。这惊人的跨越,无疑是“中国速度”最生动的注脚。
国家发展的步伐太过迅猛,许多人的思维却未能跟上节奏。他们从不回首对比过去,仿佛生来就享受着当下的生活。可没有对比,又怎能真切感受国家是在蒸蒸日上还是日渐衰落呢?暂且不提建国初期和八九十年代那段艰苦岁月,毕竟很多年轻人未曾经历。就以2002年为例,这一年,中国人口达12.8亿。我彼时在河北的一个三线城市生活,从家开车前往北京天安门仅需半小时。那时,京津冀地区像天津大发这类黄色面包车逐渐退出出租车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桑塔纳、捷达、富康等轿车。国企技术工人月薪大多在800至1200元,公务员科级岗位基本工资约700元。深圳流水线工人包吃住,月薪600元,已然是相当不错的待遇。建筑工地包工头给农民工日结35元,却要扣掉10元暂住证代办费。城市里39%的人搬进了楼房,且多为单位福利分房,包括农村在内的其余人口,大多还住在平房里。石家庄房价每平米900元,北京三环是3800元。一辆桑塔纳轿车售价18万元,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工人不吃不喝15年以上才能买得起。麦当劳里一个巨无霸套餐19元,占据大多数人一天工资的五分之一。
同年,中国电视信号正处于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的初级阶段,城市开始普及有线电视,而不少农村地区还在依靠传统鱼骨天线,图像不清晰时,就得爬到房顶转动天线。也是在这一年,全国手机用户突破2亿,平均每15个人就有一人用上手机,市场基本被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大外国品牌占领,价格在1000到5000元不等。当时,国产品牌波导喊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口号。街上还有许多公用电话亭,小卖部也提供收费电话服务。而那些住进楼房、用上手机的人,在当时还被不少人抱怨是靠关系走门路获利。
如今站在2025年回望,北京三环房价从每平米3800元涨至12.8万元,涨幅达33倍。抱怨房价高的人似乎忘了,2002年北京国企工人需30多年才能买得起房,攒15年工资才能买一辆桑塔纳。而现在,北京网约车司机两年收入就能开走特斯拉Model 3。当年被扣暂住证费的农民工,其儿子如今在东莞电子厂操作机械臂,月薪6800元,还包六险一金,是父亲当年工地收入的17倍。可总有人在已经过上好日子时,还抱怨吃不起海鲜。实际上,这些人并非真正贫穷,并非国家重点帮扶对象。真正贫困的是那些生活在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网、没有沥青马路的大山里的人们,他们的孩子从小无法读书,甚至有人连方便面都未曾见过。这才是国家最为挂念的群体。
为此,国家投入巨资、大量人力物力,为那些偏远落后之地修路、通电、接通自来水,让山区孩子能走出大山、学习知识、外出打工创业,让乡亲们能将家乡资源转化为收入,让他们也有机会过上如今有些人还嫌弃的生活。直至2020年底,中国政府通过不懈努力,完成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艰巨任务,整体贫困问题得以解决。
然而,即便国家发展成绩斐然,抱怨声仍不绝于耳。电商兴起,有人抱怨搞垮了实体经济;网约车出现,有人埋怨抢了出租车生意;手机普及,又有人指责让孩子沉迷游戏。诸如此类抱怨五花八门。很多人只是站在自身立场看待发展,而国家也只能在抱怨声中继续砥砺前行。
痛恨电商的多是实体店经营者,他们却不知电商行业带动了物流仓储、农产品溯源、区块链认证等相关产业,解决了3200万县域全产业链就业岗位,让无数厂家和农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让产品72小时覆盖全国。出租车司机只看到网约车分走一杯羹,却忽略网约车行业孵化出2100万灵活就业者,还带动了新能源车、充电桩安装工等38个衍生职业。手机让贵州深山里的留守儿童能借助AI批改系统获得海淀名师辅导,其屏幕使用时间管理功能比2002年街机厅管控更为科学。
发展的矛盾就像时空折叠。比如西藏那曲的牦牛肉经销商,通过抖音直播月入5万,却还抱怨平台抽成高。只要稍作回顾,就能明白国家发展之快、之不易,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牢骚是多么浅薄短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普惠共享的通信基站、高效运转的物流枢纽、智慧互联的产业园区,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国家为每个人搭建的发展平台。但那些钓不到鱼却盯着别人鱼篓抱怨的人,永远觉得不公平,他们选择性忽视祖国的巨大进步。2002年,许多贫困生全家凑不出大学学费,而2025年,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慕课平台和直播带货实现人生跨越。
中国发展速度太快,快到很多人思想跟不上,把已得的成果视为理所当然,对未得到的东西不断抱怨咒骂。无论中国如何发展,都难免遭受牢骚抱怨。但要铭记,发展带来的不是直接送到手中的鱼,而是让普通人能在时代浪潮中编织自己的渔网,只是这个过程快得让部分人难以适应 。
来源:读历史正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