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赋能!北辰非遗这样传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2 13:47 2

摘要:“同学们,注意啊,得从里往外捋!”北辰区集贤里小学绒花社团活动室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尚记真丝绣绒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尚永森一边演示,一边生动地讲解着。社团辅导员、集贤里小学劳动老师李荣在一旁适时补充道:“大家都检查一下,是不是逆时针。”经过两位老师的讲解,孩

一线见闻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教师结对,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校园播撒非遗传承种子……

“同学们,注意啊,得从里往外捋!”北辰区集贤里小学绒花社团活动室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尚记真丝绣绒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尚永森一边演示,一边生动地讲解着。社团辅导员、集贤里小学劳动老师李荣在一旁适时补充道:“大家都检查一下,是不是逆时针。”经过两位老师的讲解,孩子们牢牢记住了制作绒花花瓣的要领。

尚永森(中间)、李荣(右边)师徒辅导绒花社团活动。

每周二下午,是集贤里小学的社团活动时间,也是孩子们期待的时刻。因为这一天,“老师的师父”尚永森都会带来一大盒宝贝——色彩斑斓的绒花,除了过年戴的“聚宝盆”,还有创新的各色“蝴蝶”“小蛇”“向日葵”“月季花”等。这次,他为桃花节特别制作的粉色桃花,吸引了女孩子们的目光。

课堂上,尚永森不仅传授绒花制作技艺,还细心观察。他发现学校新添置的镊子缝隙大,孩子们手劲儿小,制作时使不上劲儿,便将每一把镊子都调整到适合孩子们的角度,细心程度让“徒弟”李荣赞叹不已。

目前,集贤里小学每个年级都有非遗项目社团,铜钱鞭、纸浆画、衍纸、漆扇等每周都有实践活动。社团的负责老师正在陆续与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签订师徒协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制作非遗作品,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激发了传承非遗的兴趣。

在淮盛幼儿园,北辰民间女红布艺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宗英与园里的孙艳杰、沈良玉、刘璐璐老师结成了师徒关系,传授女红布艺。吴宗英经常利用孩子们午睡时间,到幼儿园向老师们集体传授女红布艺。3位徒弟则成为助教,带动全园老师学习、钻研,开发适合幼儿的手工项目。

中二班的张碧欣对编织很感兴趣,在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后,她第一个跑到非遗美工编织区,继续完成昨天未编完的三股编手环。吴宗英到来时,张碧欣熟练地向她解释“压一挑一”的编织方法,还挑选了一枚自己的得意之作——三股编手环送给吴宗英。吴宗英看着腕间充满童稚的小手环和孩子满脸的自豪,不由感叹:“这就是非遗技艺传承的意义。”

淮盛幼儿园园长刘玉娜介绍,为了将非遗融入日常教学,园里成立了研究小组,结合园所特色和师生兴趣,从非遗各大门类中选取适合幼儿体验的项目,如瓦当拓印、漂漆、草木染等,并在园内开设了6大混龄非遗体验馆和多个特色班级区角活动。同时,园所积极联系专家指导,聘请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顾问,与教师结对,构建了独特的非遗传承教育体系“童趣非遗 美育润心”。

师徒结对的模式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对于学校和幼儿园来说,通过与传承人签订师徒协议,能获得专业指导,提升教师的非遗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系统学习非遗技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对学生和幼儿来说,不仅能近距离接触非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这种“大手拉小手”的传承方式,让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北辰区文保中心业务部部长杜易介绍,从2023年开始,区文保中心与天津职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璟悦中学、集贤中学、王秦庄小学、双青第一幼儿园、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淮盛幼儿园等大中小幼院校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多支非遗志愿团队,进一步完善“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体系,促进非遗代际传承,实现“非遗+社会教育”的路径创新。同时,他们创新拓展“非遗进校园”的形式与内容,比如以华辰集团成员校、淮盛幼儿园等共建院校的14名美术老师为对象,在区文保中心开设张氏手工刻纸技艺培训班,学习张氏手工刻纸技艺的传承历史、主要理论、独特技艺等,促进非遗技艺的广泛传播传承,并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深化学校教育,真正实现非遗的深度传播、代际传承,大大提高了非遗传承的效率和影响力。

来源:瞰北辰

相关推荐